石塘是浙江沿海的一个渔村。早先也不为人注意,一直到新千年的第一天,一下子涌进了许多人来这里沐浴世纪第一缕阳光,天下人因此都知道了石塘这个渔村,然我却是很早就知道了石塘,那是因为画画的缘故。当年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去过那里,我见过他的写生,那错错落落构筑在山坡上的石头垒起来的房子。颇有审美意味。他还有文字对石塘的描写,把美意都留在了字里行间。多年来没机会去那里,心向往之。
日前去浙江玉环考察写生基地,顺道去了石塘,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渔村。一进小镇,就闻到了弥散在空气中的咸腥味,可以说所有的滨海小镇、渔村都有这种味道。比方说舟山沈家门,象山石浦,嵊泗列岛等等。闻着海边飘来的咸风,踏上狭窄的街路,沿老街慢慢走去,才发现脚下的石板已被水泥代替。渔民有了钱,首先想的是改善居住的环境,于是两边老屋被翻新成三四层砖砌的建筑,其样式和城里的老式公房相似,亦有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转角阳台。更有雷同的是外墙面贴有面砖,窗口外有铝合金做成的栅栏,阳光下闪闪亮亮。石头垒的房子不见了,海边的石屋,而今安在哉!我的心忽然被泰山面砖和铝合金条的光亮闪了一下。街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二幢石垒的房子,屋顶和墙体留有青苔和雨水延漏的肌理,岁月的印痕遗存了历史的沧桑。然静谧的小镇被摩托、货车川流的喧闹打乱;质朴的石屋老房拆除,让重建的新居替代,错落间所生出的审美再无踪影。登高眺望,观依山而建之屋或有五十年历史者,寡也;或以估算三十年者亦寥寥。然比起老街两侧来说,这里的老屋还算密集,但房屋几经翻修,总有新砌楼宇夹杂其中,犹如一曲舒缓而和谐的交响中插入嚣响的音节,与沿山鳞次栉比的老屋所散发的沉着、疎野之气息极为不协。筑于坡上的老屋所存无多,藏于石屋间的审美荡然无存。惜哉!
我不知道为什么天地间自然的气息会在修葺、重建、开发中渐渐消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规划时受伤的总是审美。
三十年前我去过山东石岛。构筑在海边的是石头垒起的,屋面斜度较陡的房子,其中的形式、色彩画意颇浓;我还去过象山石浦的渔村,大石块垒砌的屋基上用砖木向上搭建,屋顶用的是黑瓦,透出了江南建筑风格的元素。我还记得那个落霞满天的黄昏,屋舍和渔船和虚蒙的暮色构成的那油画感觉。心向往之。我真还想走去这些地方看看,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那些地方是否还保持着原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