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可以分成两种: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如果熟练运用可以节省80%的人生,而据说梭罗正是这个理论的创建者。恐怕,这只是一句戏言。但奇怪,生活中时常能听到这两句话——“嫦娥”登月了,有人说关我屁事;指责“插队者”,有人又说关你屁事。于是,我不禁纳闷,世间之事无论大小难道真的本都是“屁事”?
“广场舞大妈”惹了美国邻居,遍地开花的广场舞因缺乏约束似乎演变为一种“社会公害”,公众集中诟病广场舞噪音扰民。明年,广州拟出台《广州市公园条例》,其中“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限设备、开罚款”的条款也惹来争议。于是,就有一90后广州男孩突发奇想,以免费派送“调频耳机”的方式推广无声广场舞,发起维护广场舞大妈跳舞休闲权的公益行动。果然,就有人说“关他屁事”,更有人说“炒作”。管“屁事”没有经济效益,得依靠人的自觉和良知。但在社会高速变革时期,人与人之间情谊日趋淡化,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酿造唇枪舌箭。如果不够宽容,不换位思考管些“屁事”,人们可能都会钻到牛角尖里,银行自助机上取钱稍慢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嫦娥号上天,蛟龙号入海,科学家的生活似乎真的很遥远,有人说“关我屁事”也在情在理。但就是这样遥远的事竟也关乎一个美国小男孩的“屁事”。听闻美国国会威胁要削减美国宇航局的经费,减少空间探索项目,6岁的康纳·约翰逊急了。在他看来,这极有可能威胁他“未来的职业生涯”。于是,他在“白宫请愿网站”上发起了一项请愿活动,请求为美国宇航局增加经费。他陈述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梦想成为宇航员。所以说,有些“屁事”还关乎到了梦想,当我们在谈中国梦、谈创新梦的时候,可能多管管身边的“屁事”,梦就成真一点点。
王朔曾说:“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能当饭吃的都不重要。我们信奉了猪的生活原则,我们也得到了猪的命运——给别人当饭吃。”我想,所谓的“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可以分成两种: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能真的是句“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