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地下铁
华心怡
  华心怡

  喜欢地下铁吗?

  大多数时候乘坐地铁,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可以准确拿捏。在堵车没商量的大城市,光凭这一点,地下铁便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选择。

  但你真的喜欢地下铁吗?

  高峰时身体挤得变了形;身边女子的香水刺鼻让人头皮发麻;有人顶着地铁禁食规定,大口啃着凤爪吃着肉夹馍。甚至亲眼见过,一名四五岁仍穿着开裆裤的男孩,在母亲示意下,直接蹲地小解。尿液,随着行进地铁的微微晃动,在车厢里肆意流淌画起了“地图”,人们避之不及。而吐痰君们,更是时有“作业”。如是总总,若碰到,让人抓狂。

  或许,地铁里这番光怪陆离的市井面貌,让人联想到它最初的临摹雏形。150年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大都会线在伦敦投入运营。当年伦敦市政府决定向市民广泛征求改善交通的意见。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提交了一份“让火车入地”的大胆设想。原来皮尔逊半夜起床上卫生间,发现墙角的一个老鼠洞,一只老鼠正跑进跑出。他大受启发,地铁的概念就此成形。老鼠的世界里难免龌龊与繁杂,被扩大的空间需要人的自我约束和营造。

  来到地下,一群不认识的人,被困在密闭的铁皮盒子里。头顶不见天日,脚下是钢筋轨道,加上肢体接触,逼仄的情绪,漫漫无边。在地铁里的表情,更多的是麻木、无聊、空虚,以及焦灼。在纽约、伦敦、东京,这是地下铁里统一的表情。越来越现代的生活面前,人类丧失的是优哉游哉的慢生活趣味。在利益的世界里,盘算着多久能买一个名牌包包,计算着这个月的按揭有没有着落,眼眉之间便多了烦躁与急进。

  地下铁里,人的距离不再稀疏,却格外生分。眼神接触是绝对要避免的。书籍报刊是防御外来视线的铜墙铁壁,现在则换成了iPad和手机。但地铁里的旅行无论多么不堪与窘迫,却是人生真实面相的放大镜。真实的情感,从来存于“地下”。无意中泄露出的那份真,越过你的主观感受,代表着最原生态的人的世界。

  面孔与表情,以无言的方式,清晰地述说着关于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所以坐一回地下铁,看人世百态。幸运的话,你不用亲见如厕种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资讯
   第A4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移民热点/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3·15专版
   第B09版:3·15专版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打开“民告官”的诉讼门栏
“娘娘腔”
地下铁
尽心履职,从放下手机始
父母≠朋友?
记者“假摔”测试题是否可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9地下铁 2014-03-05 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