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地下铁吗?
大多数时候乘坐地铁,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可以准确拿捏。在堵车没商量的大城市,光凭这一点,地下铁便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选择。
但你真的喜欢地下铁吗?
高峰时身体挤得变了形;身边女子的香水刺鼻让人头皮发麻;有人顶着地铁禁食规定,大口啃着凤爪吃着肉夹馍。甚至亲眼见过,一名四五岁仍穿着开裆裤的男孩,在母亲示意下,直接蹲地小解。尿液,随着行进地铁的微微晃动,在车厢里肆意流淌画起了“地图”,人们避之不及。而吐痰君们,更是时有“作业”。如是总总,若碰到,让人抓狂。
或许,地铁里这番光怪陆离的市井面貌,让人联想到它最初的临摹雏形。150年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大都会线在伦敦投入运营。当年伦敦市政府决定向市民广泛征求改善交通的意见。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提交了一份“让火车入地”的大胆设想。原来皮尔逊半夜起床上卫生间,发现墙角的一个老鼠洞,一只老鼠正跑进跑出。他大受启发,地铁的概念就此成形。老鼠的世界里难免龌龊与繁杂,被扩大的空间需要人的自我约束和营造。
来到地下,一群不认识的人,被困在密闭的铁皮盒子里。头顶不见天日,脚下是钢筋轨道,加上肢体接触,逼仄的情绪,漫漫无边。在地铁里的表情,更多的是麻木、无聊、空虚,以及焦灼。在纽约、伦敦、东京,这是地下铁里统一的表情。越来越现代的生活面前,人类丧失的是优哉游哉的慢生活趣味。在利益的世界里,盘算着多久能买一个名牌包包,计算着这个月的按揭有没有着落,眼眉之间便多了烦躁与急进。
地下铁里,人的距离不再稀疏,却格外生分。眼神接触是绝对要避免的。书籍报刊是防御外来视线的铜墙铁壁,现在则换成了iPad和手机。但地铁里的旅行无论多么不堪与窘迫,却是人生真实面相的放大镜。真实的情感,从来存于“地下”。无意中泄露出的那份真,越过你的主观感受,代表着最原生态的人的世界。
面孔与表情,以无言的方式,清晰地述说着关于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所以坐一回地下铁,看人世百态。幸运的话,你不用亲见如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