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开会状态时常成为新闻。今年,记者们的镜头一定会紧盯代表的手机是不是真的收起来了?谁又在打瞌睡了?一旦诸如此类走神的场面曝光,当事人难堪事小,影响公众对代表、委员责任担当及履职能力的信任,进而影响议政建言的效率,才兹事体大。
很多代表、委员在工作中对微传播的应用,渐渐得心应手,由是可以接地气、近百姓、传正声,这是一种进步。但也要看到,当微传播用于社交时,固然快捷方便,但也失之于浅淡、片断和抖机灵。如果是迷恋手机、迷恋微传播到了须臾难离的地步,对百姓来说,最多被家人友人调侃几句,但对庄严参会的两会代表而言,不但是会风疏懒的问题,更是不可原谅的失职。
当然,改进会风的根本之道,是让代表、委员充分意识到参加两会是一种责任。每一份深思熟虑的议案,都能被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条来自百姓的意见,都能有实实在在的回音;每一项源自基层的建议,都能收到政府部门的反馈乃至采纳;每一场激动人心的代表团讨论,都能在现实层面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果然如此,我们的代表、委员对扰人心神的手机一定会视而不见。
(李泓冰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