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金行业的“大黑马”,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的抢眼表现,2013年规模排名大幅跃升,居行业第二,成为业内“乌鸡变凤凰”的成功样本。但规模的激增并未改善天弘基金2013年的业绩。根据公告,天弘基金2013年亏损243.93万元,较2012年1535.5万元的亏损虽大幅收窄,但依然未盈利,令市场困惑而议论纷纷,为何规模的膨胀却未带来利润的增长?
就此,记者问询了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物产中拓披露的业绩数据,并不是天弘基金2013年度的最终财务决算数据,具体数据要在基金公司今年3月下旬的年报中披露。事实上,天弘规模很大,但多数是在年底几个月才增加的,从全年看,日均规模要小很多,基金逐日计提管理费,因此不能按年底规模测算管理费收入。
“当然,前期系统、人员成本投入也确实较大。”该负责人承认,自从和余额宝联姻后,2013年确实是天弘基金的投入年,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余额宝成交系统的成本投入,在一二期的建设中,每期资金都动辄数百万元,另一部分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而由于客户数太多,IT投入维护的人力成本就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对于外界所传天弘基金0.3%的管理费中95%要付给支付宝,该负责人未证实这一比例,表示目前通过支付宝销售的费用要比传统线下推广的费用低很多。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天弘基金真的是赚了规模亏了钱的现实,表明基金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极高。而事实上,对于进军互联网金融,在基金公司之间的本来分歧就较大:一部分是坚决看好,积极跟上,另一部分则较为悲观,认为不过是个营销噱头,对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是好事。天弘基金2013年财务数据披露后,更令反对者有了底气,认为基金公司还是回到业绩的正道上来,歪门邪道无疑是“刚出虎窝就入狼群”,最终是没啥出路的。不过,看好者依旧乐观,这方面跑在前面的汇添富基金,除了自身直销平台外,最新又和民生银行合作,推出了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