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农村的窦元军携妻带子,抛下了河北老家的一切,来到了上海。初来乍到,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窦元军没有一技之长。他花400多元买了一套爆米花的机器,走街串巷吆喝生意,最困难的时候三餐都不能保证。就在这时,一张数控机床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出现在窦元军的眼前。“我不是正好缺技术吗?”窦元军没多想,就马上报名了。正是这个偶然的决定,开启了他走向求学之路的大门。
阔别教室近20年的窦元军很珍惜重新捧起书本的日子。他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教室温习课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还要缠着老师问问题。渐渐地,在班上任教的数控机床教育专家孟富森教授,开始留意起这个常常上午6时半就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在他的建议下,窦元军开始了“全脱产”的充电学习,爆米花也不卖了,学习成绩慢慢追上。
2006年7月,成绩优异的窦元军被破格聘为孟富森的助教,从学生变成了老师。那一年,窦元军和另一位陶老师共同带的班级成绩及格率从30%一下子上升到60%。学校方面给窦元军发了奖金,还和他签下了长期合同。
2009年的春天,他又一次踏上了求学路,白天上班,晚上到上海开放大学攻读行政管理专科,周末还要参加教师资格课程培训,一周无休。第二年,窦元军被培训中心升任教师。
2012年的5月,在孟富森的推荐下,窦元军到上海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任职,没多久他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半年间,他细心钻研,设计出一款专用夹具,成功解决了一款产品的漏油问题,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完成了从一名教师到工程师的转变。
在窦元军本科毕业前夕,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特等奖学金并被授予优秀学员标兵称号。另一份捷报也在此刻传来,窦元军从十万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本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须双双 潘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