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新品种倒逼保险
张莉说的新项目,是一个合作社探索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殖。田里种水稻,旁边沟渠养小龙虾或者大闸蟹。2012年,稻田养大闸蟹成功;2013年,大闸蟹收掉了,继续探索沟渠小龙虾养殖;今年准备养淡水大龙虾。但这是有风险的。海洋大学在试点推广,效果相当好,经济收益比传统种粮食翻二到三倍。有农户已经跟着海洋大学试点,其他农户也纷纷表示希望跟进。农技站虽有信心,却不敢力推,因为保险条款还是空白,底气不足。安信农保表示,都市型农业对保险提出了精细深的新要求,研究考察河北潜江水稻和小龙虾大面积种养殖模式后,看看风险点在哪里,饲养技术怎样,再拟定条款。
“保险让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张莉说。枫泾在上海的乡镇里第一家成立推进农业保险委员会,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镇里农业副镇长担任组长,负责基层农业保险工作。23个村每个村主任担任成员。枫泾镇成立了农业保险服务站,确保理赔规范有效进行。镇里有专管员,安信农保公司有联络员,村里有协保员。一层一层,农业保险网络覆盖到最基层。
保险种类在不断扩大
在枫泾,保险覆盖了种植和养殖。水稻保险以镇为单位,100%参保,蔬菜按农户参保。西甜瓜、草莓、林木、能繁母猪……保险种类在不断扩大。另外,农民家里遇到红白喜事办酒席,投保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保险。
农业保险为什么在市郊农村受到了普遍欢迎?“老百姓种植以后,把家当投在里面,就盼着收获。自然灾害一来,作物全被水淹了,没有收成,可能倾家荡产。农业保险实现了保底,为农民办了实事。”张莉解释说。
黄桃是枫泾的特产。枫泾从2007年开始推万亩经济果林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动员农户种黄桃,保险的推进作用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保险,农民不愿意种。黄桃成熟期在8月,正好是上海台风最猖獗的时期。眼看着桃子就要成熟,快上市了,台风一来,全部扫到地上。黄桃很难保存,地上捡起来的放两天全部坏掉,没法卖。有一户桃农因为台风严重受灾,夫妻两个在家里抱头痛哭。桃林里不能种其他作物,家庭全部收入都靠黄桃收成。一场台风刮过,全年颗粒无收。当他拿到40万元赔款时,发自肺腑地说:“我没想到能赔这么多钱,感谢农业保险。”
赔款公示网上一点通
农民看天吃饭,自然灾害很难掌控。枫泾的专管员上门动员参保,很受农民欢迎,老百姓主动交保费。参保的阿林果蔬合作社是枫泾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是上海保护菜地中的一块,连片面积达到1200亩。专管员每个月都下田头去看情况。
枫泾的农业保险工作做到实处。村里有网上一点通,赔款公示,村民都能查到。李家张家,全额投保还是部分投保,赔款赔多少,通过一点通都能查到,信息公开完整全透明。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