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市青联,我想就从当下青联的微信群谈起。
马年初至,我应老青联委员张世钱之邀,加入了“青联老委员”的微信群聊。每当我打开微信页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亲切的脸庞就呈现眼前。周末那些情真意切,丰富多彩的信息,甚至把我女儿也吸引了:“难怪你们这些爷爷奶奶级老青联还这么投入!”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青联的挚友们至今还念念不忘青联这一青年成长的舞台,联谊的纽带。
2009年10月青联原秘书长杨德林,二工大徐佩莉主持策划、组织了百余名市青联老委员参加的“上海改革开放卅年恳谈会”。大家回顾畅谈了青联委员们投身改革热潮的经历,会场洋溢着激奋、欢快的气氛……至今,一些值得回忆的人和事仍历历在目。
1983年10月开始,我有幸加入被誉为“小政协”的市青联,被分在新设立的金融、工商界小组。那年我正参与筹建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项目,面临模式新、要求高、工程紧、资金严重短缺的压力,当青联副主席黄奇帆得知这一情况后,特意请我到他市经委办公室,探讨如何争取落实上海市“九·四”专项优惠政策。以后历经努力,终于得以落实,获得了市府颁发的“九·四专项”项目证书,免除了该项目投资总额约四分之一的税费,大大缩小了资金缺口;1989年当全国压缩在建楼堂馆所时,由于得益于这一政策,避免了项目下马。物贸中心大厦在1990年4月如期举行开业典礼,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在致词中宣布:“上海终于有了一座同她的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物资贸易中心大厦了!”
1991年初,当我提出上海应建立与物贸中心现货市场配套的期货市场课题建议书时,一度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质疑。此时,六届青联委员、市物资局副局长周晓红给予了鼎力支持,带头组织了班子,对项目进行了课题可行性论证后,全力投入了筹建,项目继续享受了“九·四”专项免税政策。
1993年上海金属交易所开张,当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物贸中心视察时对期货交易予以了充分肯定。那时,我作为青联的成员、当年金交所筹建副组长深感欣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企进行股份制上市公司改制的浪潮已在全国萌动,自己认识到长期处于计划管理的物资企业迫切需要改革,于是提出了物贸中心“自我加压,打造A、B上市公司”的方案,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一度想打退堂鼓。但在青联朋友的热情指点和支持下,坚定了自己改革的决心。经过两年努力,于1993年4月,物贸中心终于成为全国物资流通领域中首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
俗话说,人生需要贵人相助。回想自己在职场上的几段起伏经历,每每在前行时遇阻,发生犹豫甚至彷徨时,助我的贵人就会出现在身边,那就是来自青联的精英和才俊的指点和支持。从而让你看清目标,坚定意志,步步迈进。
每当在人生旅途遇到挫折甚至失误时,也总有青联的好友给予你理性的分析和鼓励,一次聚会或促膝交流,会让你增添信心,举一反三,去拓展新的局面。
这就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青联。
十日谈
我与青联
每次青联活动,都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