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袁原
再过20年,全世界将有11亿人年龄超过64岁,占全球总人口的13%。
“银发海啸”将席卷大部分地区,唯有非洲和南亚能幸免。那可能是一个房价低迷、增长乏力的世界……
想体面地退休、优雅地老去?是时候未雨绸缪了。
专家描绘灰色前景
有史以来活过65岁的人,近半数、约6亿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不过,与全球总人口相比,这个年龄群人数仅占8%,影响甚微。
再过20年,情况将大不一样。在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均寿命稳步增长双重作用下,到2035年,将有11亿人活过65岁,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13%,而年轻人所占比例将显著下降。
“银发浪潮”来袭,唯有南亚和非洲得以幸免。目前,这两个地区人口近30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到50亿。但即使如此,也只能减缓而非彻底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
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看来,老龄化等同于增长减速。上了年纪的人收入有限,多靠储蓄过活。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购买力明显不足,几乎不会消费汽车、房产等昂贵商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这意味着储蓄减少、利率抬高、房价低迷……无一利于经济增长。
首创“第三世界”提法的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担心,人口老龄化会令第一世界国家沦为“一个老年人的社会,住在老房子里,思忖着老点子”。
老人抢掉青年“饭碗”
在出生率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萎缩。
根据经济学家计算,由于劳动力萎缩,日本过去13年里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减少了0.6个百分点,在未来四年内,每年还将损失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德国和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分别因此损失0.5和0.7个百分点。
如今,6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20%仍在工作,而2000年只有13%。近半数60岁出头的德国人还在工作,而10年前同一比例仅为25%。这一现象与各国财政状况有关。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推迟发放退休金,为债务缠身的政府争得喘息之机。
退休年龄普遍延长,教育因素功不可没,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延迟退休。此外,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薪酬水平较高,更有动力推迟退休。平均而论,这个人群也更健康、更长寿,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诸多乐趣。
但糟糕的是,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持续工作,劳动市场上技术水平较差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在欧洲,教育程度低的年轻人失业率最高。在美国,劳动参与率仅为63%,已经达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技术含量低的男性就业岗位损失严重。
科技弥补能力衰退
或许,打造一支精干的劳动力才是出路所在。丰富的知识可以弥补认知能力衰退;智能机器人则能替代劳动密集型工种。欧洲和美国的情况证明,如果教育程度足够高,上了年纪的劳动者甚至更具生产力。
对于教育水平高、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这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在那些劳动力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情况则非常不妙。
教育和技术决定了老年人的工作时长和质量,也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在美国,随着教育程度较高的“婴儿潮”一代年事渐高,60岁至74岁男性收入占男性总收入比例显著上升,从2000年的7.3%增至目前的12.7%。法国80岁老人的平均财富是50岁到59岁的1.34倍。技术娴熟的劳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工作的时间都长、生产力更强。
社会分配更趋两极
经济学家预见,长此以往,少数教育程度高、上了年纪的劳动者将获得收入分配中的大部分。即使他们退休后动用这笔钱养老,仍可能出现“人死了,钱没花完”的局面。
这将导致社会分配两极化现象恶化。由于教育程度高且收入不菲,一部分老年人延迟退休,占据大部分财富。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能力有限,他们的财富最终化为大量私人储蓄,无益于增加投资、鼓励创新。
老龄化同样可能影响政府决策。随着该年龄群所占人口比例增大,老年人拥有更多投票权,产生不利于其他人群的政策影响。不少发达国家近年来出台的政策优先顾及少数富有、年长人群的利益。
例如,英国最近改革养老金提取规定,赋予老年人更多支配自由;意大利取消财产税改革,为有房产的老人“松绑”;美国大幅削减贴补年轻人和穷人预算,对政府的医疗和养老支出却鲜有动作……
结果,极有可能巩固有技术的老年人的优势。在社会分配中,这个人群将占有更大比例财富,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力将进一步被排挤,教育程度低的无业青年则可能永无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