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宪法的“擦边球”
据菲律宾军方消息人士透露,菲军方“考虑开放位于北吕宋和麦格赛赛堡的基地,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美军使用”。此外,这份新协议还允许美军在菲律宾境内存贮人道救援设备和物资。
尽管此次美菲达成的协定中多次提到“遵守菲律宾宪法”,如美军必须在“遵守菲律宾宪法”的框架下以轮换驻军方式实现驻扎、美军须在受到菲方邀请且“完全遵守菲律宾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使用菲律宾的军事设施等,但事实上,目前菲律宾的宪法是不允许外国军队永久驻留的。这次美菲两国签订的《加强防御合作协议》通过“共同使用军事基地”、“临时和换岗原则”等方式,使美军获得“驻军权”,无疑是一次绕过宪法的“擦边球”。
另外,虽然美菲双方在新防务协议中规定美军带入菲律宾的军事设备中不应包括核武器,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保证这项协议落到实处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因为美国方面显然不会允许菲律宾人全面检查其敏感军事装备和储存的所有物资。
最重要的“外交收获”
在菲律宾政府公布的相关材料中只是笼统地表示,未来美军的部署规模将取决于在菲律宾营地举行的联合军事活动的规模,并未说明会有多少额外的美军官兵“以临时的、轮换的方式”部署在菲律宾。一名匿名的菲律宾官员称:“10年以后,(美菲防务)协议有可能续签,也有可能不续签。”该消息人士称,协议的期限是争议点之一。
在美菲签订新防务协议后,奥巴马的亚洲问题高级顾问埃文·梅代罗斯高度评价该协议,将其称为“几十年来我们与菲律宾达成的最重要的协议”。显然,对于奥巴马来说,此次菲律宾之行收获颇丰。
事实上,对菲律宾来说,是否允许外国在境内驻军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菲律宾曾是美国殖民地,在1991年之前,双方长期保持军事同盟关系,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曾经是美国第七舰队总部所在地。由于当地居民反对意见强烈,菲律宾参议院于1991年废除了菲美军事基地协定,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长达93年的驻军历史。1998年,美菲两国签订《访问部队协定》,美军以“访问部队”的名义重返菲律宾。但菲律宾民众对于允许美国驻军始终持比较强烈的反对意见。
外国驻军不得人心
美菲防务协议签订后在菲律宾国内遭到尖锐指责,并导致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抗议。有人抨击该协议,称其“开启了一个新的军事占领时期”。另一些菲律宾民众则担心允许美军驻扎会增加遭受恐怖袭击的几率,加剧社会动荡。菲律宾“新爱国联盟”秘书长雷纳托·雷耶斯评价这项协议是“一个傀儡总统献给他的帝国主义主子的显而易见的礼物”。雷耶斯还说:“他开启了一个新的美国军事占领时期,强调了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新殖民地的地位。我们将与这种新的外国强迫作斗争。”
分析人士认为,为了在南海主权争议中获得更多筹码,菲律宾渴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获得美国的更多支持,这种需求与华盛顿把军事重心转向亚洲的意图相吻合。这也可以看作是美国2009年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重返亚洲”后,持续多年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阶段性成果。虽然美国官员声称,美菲签订的新防务协议目的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因为一个长期盟友(菲律宾)要求加强两军合作”,但美菲加强军事合作必然会对中国的安全形势造成影响。不过,马尼拉也必须明白,这种军事合作也许能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拿到一些廉价军火、获得少量军事援助等,但很难以此为依靠攫取更多南海利益,因为国家主权是中国必须坚守的核心利益,华盛顿不会为了马尼拉的利益而使自己陷入泥潭。 肖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