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银楼业的发祥地。它的兴衰荣枯是上海滩百年风云变幻的真实写照。
1644年,日升金铺在上海华亭(今松江)创立,这是老上海第一家银楼。1773年,杨庆和银楼在今南市地区的庙前大街开设。10年后,老庆云银楼在城隍庙方浜中路开市营业。至1852年,凤祥裕记银楼(今老凤祥)、东来升银楼、景福银楼几乎在同一时期位于南市小东门方浜路上开办。1828年创建于苏州的恒孚银楼,也于这一期间将分店开设到了上海的方浜路。1901年,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的岳父裘氏开办的裘天宝礼记银楼在山东路开业。此后,方九霞、宝成、费文元、庆福星等银楼也相继开张。当时上海的银楼主要经营妇女金银饰品、金银器皿和黄金销售。至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银楼林立,极盛时达400多家。为了建立和规范上海银楼行业的信誉,杨庆和、老庆云、凤祥、裘天宝、景福、宝成、方九霞、费文元、庆福星等9家在上海滩信誉较好的银楼,于1896年在南市大东门花团街建造银楼公所,时人称其为“大同行”。这是老上海最早的银楼同业公会,也是当时上海唯一的银楼团体。银楼公所积极联络和协调各银楼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服务规范,既大大提高了上海银楼的声誉,也促进了金银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银楼公所内部金银通兑的措施促进了区域内贵金属的融通交易和定价机制的完善,为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黄金交易和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说老上海的银楼,不能不提老凤祥。老凤祥的前身是1848年在上海大东门大街创建的“凤祥裕记银楼”,1886年迁址今南京东路山东路口,1908年迁址今南京东路432号延续至今,现为老凤祥总店。老凤祥银楼以制作金银首饰、珠翠钻石闻名遐迩。其银器和银制礼品精雕细刻、高雅华贵、口彩吉利,深受顾客青睐。20世纪前半叶,老凤祥的掌门人费祖寿先生积极倡导精于产品、诚于服务的理念,以独到的经营思想和服务特色,使老凤祥银楼傲视群雄。抗战爆发前后至上海解放前的10多年间,上海银楼受时政和战争的影响,几经起落。1948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再次废止黄金买卖。银楼所有金条,均需遵令上交国家银行,违者以黑市买卖按律论处。上海乃至全国的银楼业再次遭到空前的打击,被迫停业。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金银的控制,颁布了金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楼只准按规定价格出售,不得再行收进。上海银楼恢复经营后因存货售完收盘歇业,老凤祥等银楼转为国营。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银楼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1982年,豫园商场城隍庙大殿内开出的黄金饰品专柜,是国务院批准国内恢复销售黄金饰品后上海开设的第一家黄金饰品零售店。1993年,亚一金店开张。目前,“老庙黄金”、“亚一金店”已成为中国黄金珠宝业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