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之劳形”的职业特征注定了教师这个职业需要花长时间连续保持低头伏案的姿势,备课、写文章以及批阅试卷。颈椎恰恰处在头颅与躯干之间,头部的重量加上低头前屈会使得颈椎受力负荷更大。此外,伏案时,脊柱周围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年龄的增加,势必引起颈椎慢性积累性损伤,椎间盘逐渐流失水分而失去弹性,较容易发生椎间盘破裂,进而压迫到神经,严重者会痛到连点头或举手都十分困难。上海开元骨科医院微创骨科主任吴鹏铎提醒教师朋友们,如果经常感觉到颈肩部疼痛、僵硬,或胸背部上段及枕后部胀痛、酸痛时,这是在向您敲响了身体患上颈椎疾病的警钟。
吴主任表示,患上骨科疾病并不可怕,但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比如在条件允许下适当改善教师工作者的办公环境和教学设施,避免教师职业病的高发。当然,避免长期劳累伏案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在患病初期,当确诊患上颈、腰椎疾病后,休息是进行康复的第一步,以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这样有利于受累组织的修复。其次,应到相关骨科医院进行专业治疗,配合医嘱自行在家或临睡前用热水袋热敷颈部,这对缓解痉挛和疼痛很有帮助。再次,应纠正不良的生活起居习惯,如改变喜欢睡高枕和在床上看书的习惯等,可用双手拇指按揉颈部后侧10分钟左右;否则,颈部长期处于悬空状态,颈椎过度前曲,颈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将会加重病情。
针对颈、腰椎疾病开展的有针灸、按摩、牵引、封闭等为主要形式的保守治疗,为初期骨病患者确实解除了不少痛苦,然而,保守治疗的不彻底性,在患者劳累、受凉及气候影响等状态下极易导致病痛复发。
吴鹏铎主任介绍,借助于现代医学科技的大力发展,运用低温等离子刀微创技术,将射频能量作用于椎间盘内部,汽化消融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并利用热凝功能,使髓核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消除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等离子的工作温度在40℃-70℃,低温安全,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纤维环壁,且有效地切除病变组织,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神经根干扰恢复快,椎间盘再次突出率低,不啻为颈、腰椎疾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