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本版列表新闻
~~~社会办训为专业体育人才提供肥沃土壤
~~~社会办训为专业体育人才提供肥沃土壤
~~~社会办训为专业体育人才提供肥沃土壤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育小高手 背后有高人
社会办训为专业体育人才提供肥沃土壤
陶邢莹
■ 沙婧祯爱上了马术运动 图 TP
■ 沈坚强在指导学生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 少年冰球比赛场面激烈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第十五届市运会的赛场上,活跃着一批来自普通学校的体育小高手,他们品学兼优,他们热爱体育,他们并非来自区市少体校,却身怀“绝技”。

  近年来,沪上涌现出的社会办训机构,正越来越受家长和孩子追捧,这些机构和俱乐部,让更多孩子拥抱体育,享受体育的快乐,也为专业队伍提供了选材的土壤。

  本报记者走访了三家社会办训机构,同您分享教练、孩子和家长的心声。

  冰面有热度

  我国喊出“北冰南展”口号,开展了三十多年,但是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冰面是冷的,心是热的。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杨扬,一直有个情结,从自己的滑冰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小杨扬。

  去年7月1日,由杨扬创办的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对外招生,一年零3个月,注册过的学生有600多个,日常训练有400人。值得一提的是,冰场的冰球队,从U6到U18,已经都能组队。而沪上冰场中唯一开设的短道速滑项目,亦是杨扬的老本行,已吸收了30多个孩子。

  杨扬认为,专业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方向,只有从事体育的人群基数大了,才能挖掘出苗子。杨扬透露,她正在和体育局、教育局沟通,让冰上项目进入课堂。目前为止,浦东新区的上海市实验小学、临沂二小等,已开设冰上兴趣班。“我希望,未来有一天,上海能组建冰上项目学生联赛。”

  “我们有信心,只要孩子来,就能让他喜欢上冰上运动。”杨扬说。

  4岁多的小圆圆,是冰场的小明星,在U6队伍中已是主力,多次参加过比赛。小圆圆的父母前不久见到杨扬,连连感叹,“我们孩子打冰球,赚大了!”以前,孩子不爱学英语,如今,为了和外教交流,孩子主动要学英语;以前只要有流感,就会被传染,现在体质棒棒的;冰球运动,更是培养了小圆圆的团队精神。六一儿童节,在上海市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上,小圆圆还进了球,家长问他,学冰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响亮地说:“谢谢教练!”大家忍俊不禁。 

  至于专业体育这条路,杨扬认为,需要耐心。必须符合体育周期的规律。4年一个周期,冰上项目的人才培养,需要至少两个周期。正因如此,杨扬将专业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事业,扎根上海。

  今年5月,杨扬接过上海市滑冰协会的“委任状”,2016年全国冬运会,上海将第一次派出由本土学生组成的4支队伍,参加冰壶、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根据签约内容,杨扬的“飞扬”主要负责短道速滑和冰球项目。

  乐当马语者

  就读于世界外国语中学的13岁沙婧祯,练习马术4年,已经参加过不少全国性比赛,近日将亮相市运会赛场。

  经常有人不解地问沙妈妈,中国马术运动刚起步,花钱送孩子学马术,意义何在?

  即便不当专业运动员,也能当一名“马语者”。小沙非常珍惜学习马术、参加比赛的机会。今年暑假,父母带沙婧祯去巴黎近郊的一个马场参观,那里曾是奥运会马术比赛举办地。一位里昂大学的职业骑手,同小沙做了交流。原来,马术还能治疗自闭症,很多选手还做和马相关的工作,比如训练师、兽医等等。当好一名“马语者”,小沙更坚定了。

  比赛是一个大舞台,一匹马,一个人,如果没有成熟的心态,是HOLD不住的。“竞技体育带给孩子的成长是很明显的。她不会太在乎结果,而是会反思过程,学会调节心态。”沙妈妈常对亲朋好友说,竞技体育对人格的完善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小沙来自于上海乐派特马术俱乐部有限公司的马术俱乐部,那里还有不少和她一样爱马、呵护马、热爱运动的小骑手。

  2009年,马场首次开放时,只是用作公司企业商务接待。很快,乐派特意识到,从青少年开始,普及、发展马术文化,对于中国马术运动和产业的铺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副总经理陈军介绍,自从乐派特同奉贤区体育局签署社会办训协议以来,已有注册运动员19名,在训的还有更多。马术文化课还走进了上海实验东校的课堂。

  本届市运会,共有14个区县选派运动员参加马术比赛。这是市运会的新项目,能发展起来,同乐派特俱乐部的推动,不无关系。

  在这座占地100多亩的马场,共有58匹马,每一个在这里练习马术的孩子,都是马的好朋友,他们给马洗澡、同马说话、给马喂食……

  两条腿走路

  沈坚强游泳俱乐部有两批孩子在学游泳。一批,是业余体校的孩子,另一批,是培养游泳兴趣的初学者。这些年,从沈坚强游泳俱乐部合格毕业的孩子,已经数不胜数。沈坚强坦言:“普及游泳,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一项生存技能,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专业训练、体教结合,是想为中国游泳运动做点事。” 

  16年前,沈坚强在上海创办了首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游泳俱乐部,目前已经发展到9家游泳俱乐部。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沈坚强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竞技游泳。

  2002年,游泳课进校园,静安区开创全市先例,如今,静安区的游泳课被市教委作为典型,向全市推广,每年,有3个年级的孩子,能接受专业游泳培训。嘉定游泳,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自从沈坚强于2005年在嘉定体育中心开办了全区第一家室内泳池后,他在区体育局和教育局的支持下,率先从幼儿园开始普及游泳课,然后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游泳队,近些年向市二线队伍输送了不少苗子。

  据统计,每年,沈坚强游泳俱乐部接待教育局游泳课学生9300余人。此外,俱乐部推出暑期学生场,票价只有15元,是市场票价的一半。俱乐部还曾同本报体育部合作举办了几次公益场次,如亲子游等。

  无论是普及还是竞技,作为经营性场馆,若要服务于体教结合,一定是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的。作为上海市游泳协会副秘书长,沈坚强觉得这样的事情很有意义,“首先,我们教会了孩子生存技能,其次他们锻炼了身体,还能从中发掘好苗子。”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阳光天地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32版:慢病/新民健康
体育小高手 背后有高人
快乐的第五名
连投六次都不中
新民晚报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A21体育小高手 背后有高人 2014-10-16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