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定向捐款
徐轶汝
  徐轶汝

  在成都街头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的四川人王海林,最近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一天获捐41万元,4天后过140万元。之后,王海林突然“失联”,一度被疑“携巨款出走”,后现身济南,说是去给女儿做骨髓配型,并表示已注销银行卡,阻止好心人继续捐款。

  从业至今,像这样个人直接募款的情况遇到过多次,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一对安徽兄妹来报社求助——家中贫困,哥哥东拼西凑借了4000元,背着身患肺结核的妹妹来沪治病,却因1万元住院押金被挡在医院门口。报道刊发后,捐款者络绎不绝,最终兄妹俩含泪接过了近10万元善款。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爱心汇聚的巨大力量,但也一度惴惴不安,觉得10万元大大超出了治病所需,剩余的钱款会被用在哪里?如果用于治疗以外,是否违背了捐款者的意愿?

  正如王海林事件发生后法律界人士所言,这种个人直接募捐是一种赠与关系,受助人拿到钱后如何使用,不受约束也无需公开。作为“中间人”的媒体,同样无权过问。因此,个人直接募捐的做法一直遭受质疑。

  好在这对安徽兄妹没有让我失望。妹妹痊愈后来报社看望我,说哥哥拿了一部分捐款去念了厨师学校。学一门手艺,也算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正当方式,况且兄妹俩受惠于人后懂得感恩,我要是捐款者,应该会感到安慰。

  随着慈善事业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人直接募捐虽然被视为一种“正能量”,但确实不应该成为慈善的常态。定向捐款规范的操作方式,是捐款者委托专业公益慈善组织代为监督善款的使用,一旦发生余额,慈善组织要尊重公众意愿,调整资金的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捐款者和受助人双方的利益。

  遗憾的是,由于目前我国慈善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受到质疑,爱心人士才会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保证善款能落到受助人口袋里,却没意识到背后的风险。所以,要想让个人直接募捐成为历史,除了加强对公众的引导,更重要的还是培育专业化的慈善机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阳光天地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32版:慢病/新民健康
墨尔本CBD心脏地标在华首发
给政绩工程套上法律“辔头”
小犯罪 嫌疑人
定向捐款
这山望着那山高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定向捐款 2014-10-16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