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越南战争中,装备简陋的越南军民面对强敌选择“地下斗争”——~~~
越南战争中,装备简陋的越南军民面对强敌选择“地下斗争”——~~~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南战争中,装备简陋的越南军民面对强敌选择“地下斗争”——
古芝“地下长城”让侵越美军吃瘪
萧萧
■ 美军和南越军在古芝地区搜寻地道出入口的蛛丝马迹
  不久前发生的以军“护刃行动”吸引了全球目光,只有轻武器的加沙哈马斯武装却让强大的以军举步维艰。其实,哈马斯所依托的正是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军事专家分析称,哈马斯效仿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军民的做法,将“可藏可打”的地道作为对付优势敌人的工具,夺回了部分战场主动权。事实上,长达20年的越战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然而,强大的美国却在越战中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红色首府” 掩藏地下

  说起越南的军用地道,其实发端于上世纪40年代。当时越盟游击队为反抗法国殖民者修建了藏身洞。后来,随着战争日益激烈,藏身洞越挖越多,渐渐连成线,进而整个村庄都能藏到里面。到了1964年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一场战略层面的“地道决死战”正式登场了。战争期间,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经常在敌人眼皮底下修筑大量地道,甚至整支部队就在美军兵营地下的地道内活动。

  战争期间,北越军和越共最具传奇色彩的地道网位于古芝,那里距南越政权首府西贡(今胡志明市)仅40千米,驻扎着侵越美军王牌第25步兵师,可就在敌人的“统治心脏”里,北越军第18师及越共多个主力营利用地道顽强地战斗着。

  起初,古芝镇的地道仅有北部的富和橡胶园到西面胡坡村的一小段,但因为古芝与设在柬埔寨鹦鹉嘴地区的北越军后方基地毗邻,又离西贡不远,北越军和越共决心在这块战略要地扎根。于是,从1964年到1972年,越南抗美军民挖掘了长达120千米的地道网,范围从西贡一直延伸到越柬边境,到1972年美军开始撤离时,古芝地道已是村村相通,户户相连,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宛如一座奇妙的“地下长城”,以至于有“红色首府”的称号。

  1975年战争胜利后,越南人民政权向古芝军民颁发“钢地铜城古芝”及“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称号。在漫长的战争中,古芝军民凭借地道给予美军沉重打击,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曾在地道内生活的3.6万人中仅有约6000人幸存。

  锦山之战 地道显威

  总的来说,越南军民使用的地道都很难被发现,它们的出口通常经过伪装,融入周围环境,而且经得起重武器打击。更重要的是,美军的傀儡南越军非常害怕神出鬼没的北越军和越共,有时尽管知道地道在哪,但因为害怕遭伏击或遭到革命者的镇压,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一些南越士兵因担心上司派自己下地道,即使找到地道口,也故意隐瞒不报,甚至帮助掩盖。

  等到1964年美军参战后,他们只是沿用二战中对付日军坑道的办法,一旦发现地道口就草率地用炸药破坏或水泥堵塞,但由于不熟悉越共地道的结构,加上有许多备用地道口未被发现,因此美军的扫荡总是劳而无功。

  1965年2月发生在古芝富和橡胶园的遭遇战,让美军真正意识到地道的可怕。当时,美军第25师一部搭乘直升机抵达橡胶园附近的锦山山脊,任务是修建代号“阿尔法”的火力基地,为后续作战提供支援。与此同时,埋伏在地道里的北越军和越共监视着美军的一举一动,他们决心先下手为强,阻止敌人向古芝根据地腹地进攻。

  2月16日18时许,在大雾掩护下,北越工兵依靠地道渗透至距“阿尔法”基地铁丝网不到100米的地方,等待炮火增援。17日子夜,北越军炮火开始急袭“阿尔法”基地,这次盲射的目的是把基地战壕内的美军逼进地堡内,为工兵突入防线提供便利。2时15分,北越工兵从“阿尔法”基地东北处渗透至内部,紧接着他们将炸药和手榴弹扔进他们所能看到的每座碉堡内。

  “阿尔法”基地指挥官希科斯·摩尔上尉所在的地堡一开始就被北越火箭弹轰塌,他几乎被活埋。当他好不容易爬出废墟时,又遭上一个北越工兵。此时摩尔手里只有一颗手榴弹,他来不及扔出去,干脆将手榴弹当榔头砸向北越工兵的脑袋,将其活活砸死。而在基地的其他角落,许多美军士兵来不及拿枪,便直接用刺刀和匕首与北越军肉搏。

  美军下士贝斯特回忆:“基地上空突然升起各种颜色的照明弹,到处是爆炸声,我们与通过地道杀进来的北越军短兵相接,双方常常在相距不到1.5米处相互对射。”

  万幸的是,“阿尔法”基地附近的其他美军及时提供快速炮火支援。战至17日凌晨,“阿尔法”基地的美军逐渐占据上风,渗透进基地的北越工兵慢慢被压缩到角落里,然后被一一消灭。至早上7时战斗结束,美军共伤亡50人,而北越军有37人阵亡。

  旱季进攻 雨季挖洞

  锦山之战让美军领教了地道的厉害,于是更加积极展开破坏。1966年1月,美军第25师发动代号为“波纹”的扫荡行动,试图根除古芝地道系统。由于地道太过复杂,要予以彻底摧毁,许多时候必须派人下去探摸,据美军档案记载,第一个冒险进入地道的人是第25步兵师的一个排长,名叫斯特瓦·格林,1月11日,他小心翼翼地钻进古芝地区的一处地道,企图劝降躲在里面的人,但他很快被冷枪打伤。

  有鉴于此,美军安排第25师第9防化队队长赫伯特·梭顿上尉,认真摸索如何在找到地道后使其彻底失效。“使地道失效”的意思是指让地道口附近的敌军非死即伤,让地道塌陷,或至少让一部分地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短期内无法使用。从1966年4月开始,梭顿上尉在防化兵里招募了一批敢死队员,怕黑或一到幽闭环境就恐惧的人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训练中,他们要穿越越共废弃的狭小且空气污浊的巷道,这些设施被形象比作“黑色幽灵地带”,敢死队员们就像猎人一样,一旦发现猎物就会穷追不舍。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梭顿在第25师专门设立培训学校,让敢死队了解地道结构;告诉他们如何防护,如何设陷阱以及如何进行搜查,并教授他们如何绘制地道图,如何联络,如何使用催泪瓦斯和爆破等等技术,他们必须学会凭感觉快速装卸手电筒电池与灯泡,在黑暗中为武器退子弹和上子弹。

  1967年,梭顿率领自己调教的特种部队参加美军发起的“雪松瀑布”行动,在古芝发现并破坏了上万米的地道,北越军和越共在作战中伤亡惨重。从1968年开始,美国陆军各步兵训练中心都开始推广“梭顿部队”的培训课程,它们仿照越南堡垒村及村中地道的模式构筑假想战场,为了增强模拟效果,偶尔还找来由越共变节分子装扮的假想敌。

  需要指出的是,古芝地道体系可能有部分被发现失效,但从未被粉碎,毕竟美军不可能长驻古芝每个角落,遭破坏的地道总会被重建或者再挖新的。况且古芝地区以红土和粘质土为主,旱季时土壤像水泥一样坚固,基本上不能挖掘,美军多数作战行动就选在这个季节展开,可是一到湿润的雨季,美军重武器行动不便,但北越军和越共却利用土壤湿润的机会加紧施工,结果形成“旱季进攻,雨季挖洞”的局面。

  游客参观 总统赞叹

  为了对付难缠的地道网,美军绞尽脑汁,不仅派兵四处搜索,而且出动B-52轰炸机对可疑地区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将古芝的地表建筑完全夷平,但当地的地道网仍然稳步扩张。事实上,古芝的民众历来仇恨外国侵略者,在他们的支持下,成千上万的抗美战士藏身于村民挖掘的地道(或地窖),伺机出击,使这里成了抗击侵略军的大本营。

  据越南抗美领袖阮友寿回忆,当时古芝地道里不仅设有3个最高指挥部(西贡军事指挥部、西贡政治部和古芝军事指挥部),还有多个部队的指挥部(如第7步兵营、第8炮兵营和C-10步兵营等)。当美军对古芝进行扫荡时,越南军民就会进入地道躲避。如果有地道被发现,地道内的人就向他处撤退,其他地区也可能派出增援部队“打了就跑”。

  由于古芝地道在战争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战后这里被改建成国家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趣的是,如今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美国游客特意来古芝地道参观,他们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当年美军没有完成的使命——钻进地道一探究竟。然而,即便没有遭到任何阻挠和抗击,许多美国人依然失望而归,原因是他们的身材太过肥胖,难以通过狭小的地道入口。第42任美国总统克林顿2000年到古芝参观时,也对古芝地道大为赞叹。萧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阳光天地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32版:慢病/新民健康
古芝“地下长城”让侵越美军吃瘪
冷战期间,神秘“树冠”瞄准美国卫星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古芝“地下长城”让侵越美军吃瘪 2014-10-16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