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树冠”反卫星项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试图打造一套系统化的反卫星综合设施,用于应对美国大力发展太空技术带来的太空威胁。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这个反卫星项目却被归入国家反间谍系统。总的来说,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官方信息少得可怜,人们只能依靠只言片语和少数被披露的具体设施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最先可以肯定的是“树冠”项目由侦察监视设施和打击力量两大部分组成(也可称为地面力量和空中力量)。侦察监视设施共有3个子项目,分别是“树冠-1”、“树冠-N”和“树冠-V”。
“树冠-1”的建设地点位于苏联北高加索地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的泽连丘克斯卡亚,1984年开工建设。整个项目由2座大型光学望远镜、1部激光雷达和2部电磁波(米波和厘米波)雷达组成,可以确定太空轨道目标的距离和移动方向。由于米波甚高频阵列雷达所使用的天线形似树冠,该系统也因此而得名。厘米波超高频雷达则有5个可轮换的抛物面天线。
1980年,苏联乌穆贝尔公司在谈到太空监视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问题时,首次透露了“树冠-N”项目,具体内容为高度机密,建造年代不详。据称该系统主要用于探测近地轨道的太空在轨飞行物,不使用光学望远镜,只有雷达系统。另有消息称,“树冠-N”所在部队番号29982,建造地点位于距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夫基诺”小镇。“树冠-N”项目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停止建设,相关雷达设施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被挪作他用。改进型的“树冠-V”分项目,可以用于对位于地球高轨道的卫星或航天飞行器进行探测,具体情况不详。
“树冠”反卫星项目中的打击力量由苏联空军改装的3架米格-31战斗机组成,改装后的米格-31多了个后缀“D”,配备了76M6型“接触”导弹,可用于摧毁敌方卫星。不过,随着整个“树冠”项目的瓦解,“接触”导弹的研制工作也被中止,3架米格-31D截击机被遗留在了位于哈萨克斯坦萨境内的雷沙甘靶场。后来,哈萨克斯坦一度试图将米格-31D用于发射小型宇航火箭,但这一计划也最终宣告破产,米格-31D被彻底废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1994年开始逐步恢复“树冠-1”项目,并于1999年实现运行。2000年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有关重启“树冠”反卫星项目的消息就不绝于耳。2005年,“树冠-1”项目又加装了一部激光光学定位器。2007年,时任俄航天兵司令的波波夫金表示,“树冠”项目将于2008年重新服役。2009年8月,时任俄空军总司令的亚历山大·泽林表示,可用于执行反卫星任务的米格-31D项目正在恢复。
2011年7月,俄总参谋部新闻官员称“树冠”反卫星项目的深度改进工作已于2010年年底结束并通过了国家试验,新系统将采用H波段雷达,可对轨道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识别。2013年底,普京宣布正式重启“树冠”。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