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爆亲历者50年后重聚
■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中国战略导弹方队 图 IC
■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升起蘑菇状烟云 新华社 发
  10月12日,来自无锡、上海以及苏州等地近200名参与我国原子弹制造的建设者,在苏州聚集一堂,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

  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大都年过古稀,50年过去,当年在青海金银滩原子城为两弹一星事业奉献青春的建设者们,如今分散全国各地,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而50年前的机密,现在成为银发老人们的青春回忆。

  今年已经84岁的吴当时精神矍铄,谈起50年前的那次成功爆炸,仍难以掩饰兴奋。他说,在19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前,我们各部门的战友对于所有的问题都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试验,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原子弹一次成功爆炸,证明大家的汗水没有白流。

  吴当时的妻子盛菊芳到青海工作时虽然已经结婚,但开始时与丈夫吴当时仍然分居,分别住在男女集体宿舍里。大家每天工作都非常紧张,晚上几乎没有娱乐活动。由于地处高原,烧的水不到100℃、煮的饭是夹生的。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都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大家一定要把原子弹搞出来。就是凭着这样的工作干劲,才有了50年前那场成功爆炸。

  金银滩上的喧嚣早已散去,1984年,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20年之后,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1992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书》、承诺履行防止核武器扩散义务。1996年之后,中国再未进行任何核武器相关试验。

  今天的金银滩早已恢复了最初的模样。每到夏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满是灿烂的格桑花,只有几个凸起的土包下包裹着的锈迹斑斑门锁,似乎还在默默诉说旧事。

  2009年,在金银滩不远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众多的展品中,有不少当年原子弹研发人员写给家人的书信,发黄的纸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却不见“原子弹”一词的痕迹。

  “但愿再也不会听到那爆炸声了。”50年前的亲历者杜学友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阳光天地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32版:慢病/新民健康
拥核50年中国用实力捍卫国家安全
核爆亲历者50年后重聚
新民晚报焦点A04核爆亲历者50年后重聚 2014-10-16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