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8日,汤先生因为手机被盗到派出所报案,治安窗口民警告诉他,手机在哪个区被盗,就去哪个区报案,不然不予受理。白跑一趟的汤先生有些郁闷。没想到就在这时,民警接了一个电话,很快改变了态度,受理了汤先生的报案。
以看似合理的解释推托、拒绝市民,市公安局法制办副主任范宏飞将之形象地称为“隐性推诿”。记者昨天从警方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全市400余个窗口接待和执法办案场所,已实现监控全覆盖。“看得见图像、听得见声音,法制和督察部门一天数次随机抽查,随时可调阅动态监控画面。”在上面的例子里,民警接到的,正是市公安局法制办巡查人员的电话。
市民与公安打交道,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派出所。现在,不管走进全市300余个派出所的哪一家,从进门到出门,民警和市民群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录音录像。
市公安局法制办副主任钱海啸介绍,市民报案碰到的推诿,除了借口案件不属自己管辖,让当事人到其他单位报案外,类似“还需要回去补充材料”“电脑坏了没法做笔录”,也都是“隐性推诿”的常见借口。
据钱海啸透露,还是上述的派出所,今年4月接到一个被骗群众报案,接待民警又以不属于本单位管辖为由,不予受理。这一幕同样被市局法制办视频巡查发现。法制办立刻向办案单位制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对相关民警进行了责任追究。这是上海警方“阳光警务”建设的重要方面。
据统计,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两年来上海警方接到的投诉类信访总量逐年下降,2012年同比下降6.8%,去年同比下降11.5%,未发生一起因公安执法导致的法院判决无罪案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83.31和82.44,均为历史最高位。
本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