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地快餐
彭瑞高
  文 / 彭瑞高

  上班族时间金贵,吃饭也像打冲锋,这就需要快餐。在洋快餐盛行前,上海人其实有自己的快餐;既有走吃的快餐,也有坐吃的快餐。

  走吃的快餐,一般是干货,不含汤水,否则边吃边洒,嗒嗒滴,腔调狼狈不算,衣裳也弄得一塌糊涂。这类快餐有粢饭团、粢饭糕,大饼油条、叉烧包,老虎脚爪、黄松糕,糯米粽子、菜肉包……有人问,生煎馒头小笼包,你算不算?这个不算。因为这两样东西看上去是干货,实质含汤汁,汤汁还很烫嘴,走吃要闯祸。同样道理,锅贴、春卷、油墩子,走吃也不大合适。

  坐吃的,就可以带一点汤水;不过时间紧张,也不能忒烫嘴了。譬如小馄饨、阳春面、汤团、八宝粥,虽然简单,但刚起锅时烫得要死,坐吃就要有点耐心。有两种坐吃快餐,在本地很受欢迎:一是盖浇饭,二是盖浇面。吃的时候,店主能配一小碗汤最好,不配也无所谓,吃得落的;不过浇头要讲究些,不能干乎乎的,卡喉咙。吃到现在,我觉得有4种浇头比较实惠,它们是:烂糊肉丝、炒鳝糊、荠菜豆腐、双菇菜心。不过,如果有一勺浓汤,加一把绿叶菜,走油肉、红烧肉甚至老咸肉,都可以拿来当浇头。

  上海还有几种走吃快餐,有本地特色,食客也可以尝一尝,如烧卖、羌饼、麻球、烘山芋、蟹壳黄、萝卜丝饼……有的虽已跟零食小吃混为一谈,但从广义讲,当快餐还是不错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运动汇
   第A15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6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老早仔个零拷
端上“虾仁”先欢迎
本地快餐
“茄山河”与“嘎三胡”辨
贼骨头、贱骨头、作骨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本地快餐 2014-11-23 2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