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茄山河”与“嘎三胡”辨
朱贞淼
  文 / 朱贞淼

  拜读彭瑞高先生在11月2日的《“三胡”和“山河”》的文章,有话不得不提出与之商榷。

  《现代汉语词典》第434页,“嘎,拟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嘎嘎,形容鸭子、大雁等叫的声音。”在上海人的语感里,“茄山河”的“茄”字一定是一个动作,不是鸟叫声。另外,“嘎”字在古音和上海话中的读音入声字,读如“隔gak”,读音上明显不符。

  说到“锯木头”动作,一般是写“解”。“解”字沪语中有两个读音,一个音同“姐jia”,如“解放军”;另一个音同上海话的“假ga”,如“解毒、解鞋带”,都是清辅音。只是在上海市区话中,“解纽子、解鞋带”可说成了浊辅音,音同“茄子”的“茄”。但是上海郊区,这些词语中的“解”仍然是读清音的。因此,从读音上来看,用“解”字就不妥。

  说意思吧,“解”是“解开”的含义,与聊天实难联系。即使是表示“锯木头”中的“解”,也是“解开”,一分为二,并不是拉扯的意思。要表示“拉二胡”这动作,上海市区话是说“拉胡琴”,郊区话说“扯胡琴”,都没有说“解”的。拉扯胡琴这样的动作和聊天也很难产生联系。古老的松江方言中聊天一直是说“茄河”。

  以前还有人说过是上世纪初有三个姓胡的人经常闲聊,所以叫“三胡茄”。这完全也是后人牵强附会的故事,有的人常常会把故事会上的故事当作词语出典。“三胡茄”“茄三胡”从语法和构词上来看,也完全不对。

  “茄”不是本字,没有本字,就要用上海话的同音字代写。“嘎”不是同音字。在上海话中只有“茄骱伽”等。“伽”一般用于宗教如“伽蓝”和外来词的音译如“伽玛”,“骱”是关节,都不宜作同音替代的选择。上海、苏州有些词语都用“茄”作同音替代字的,如“茄门、老茄、茄搭搭”等,所以“茄山河”也写“茄”。

  “茄山河”,上海、宁波方言还有个同义词“谈山海经”,北京话有“侃大山”。因此中间使用“山”更恰当。

  也有人认为最后一个字是“湖”。“河”与“湖”在上海话中发音一样。“湖”上海较少见而“河”常见,动词后“山河”是一个词,“山湖”却是两个词。上海话源于松江话,还是用“河”字好些。

  上海出版的《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话大词典》《简明吴方言词典》叶世荪《学说上海话》等辞书的词条正字都是“茄山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运动汇
   第A15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6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老早仔个零拷
端上“虾仁”先欢迎
本地快餐
“茄山河”与“嘎三胡”辨
贼骨头、贱骨头、作骨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茄山河”与“嘎三胡”辨 2014-11-23 2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