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艇仔粥
钟洁玲
  ◆ 钟洁玲

  艇仔粥是由中国南方水域上的游民——“疍民”一手创造的。

  至今没有人说得清疍民是怎么来的,他们自秦代起就生活在广东、广西及福建一带的江洋河海之间,有学者说他们是由历代不甘当顺民的自流民组成,也可能是被放逐的犯人及家属,总之是逃难避祸的一群人。他们以舟为家,世代飘泊于海上。官府不许他们登陆定居,不许穿鞋袜只能穿屐,不许与陆上人家通婚,孩子不许到陆上学校入读等。

  有人说,这一切歧视因一个人发生变化,这个人名叫张保仔,生于1786年,是“中国第一海盗”。他领导的海盗团伙“红色帮”在鼎盛时期,拥有大船800艘,小船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专门抢劫清廷官船及外国商船,曾一次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张保仔之所以传奇是因他侠义,抢来的财物分成三份:天一份,地一份,人一份。天一份,用于资助当地贫民;地一份,挖地为牢隐藏起来以应急需;人一份,颁奖给有功将士。张保仔后来被清廷招安成为三品武官,剿过盗立过功,受封为“千总”头衔。此后,疍民可以登陆定居,可与陆上人通婚。不过翻查史料发现,早于张保仔的雍正年代,清廷已除去疍民的“贱民籍”了。

  旧广州,珠江西濠、西关荔枝湾一带,入夜时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向岸边或游船上谈生意、谈恋爱、寻消遣的客人,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后来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海蜇、生菜、炸花生等,后来又添加了浮皮、炸薄脆等。 

  疍家炒螺也是一绝。螺肉洗擦过剪去尾部,再用蒜头、豆豉、姜丝、青红椒丝、紫苏叶来炒。吃时用筷子挟起一只螺,轻轻一啜,螺肉就丝溜一下滑到嘴里,火候恰到好处。

  除了艇仔粥和炒螺,疍民还创造了船糕、雷公茶、烧生蚝、鱼生粥、花生糖,还有近几十年风靡中国及东南亚的“避风塘”菜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烽火周末/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观赛拾趣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游丝
听琴记
教育
复苏的力量
无题(382)
艇仔粥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孤独
新民晚报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B06艇仔粥 2015-02-01 2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