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留意在我们街区道路上,不知从何年何时起,突然多出了一些供路人休息的椅子或凳子。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并且也不曾正眼审视过这些摆设。总以为新建楼盘林荫道上置放的椅子,是一种设计或美化,而非生活需求的使然,至于林林总总散落在旧式街区,我则以为做秀之作。那天偶然之遇,一下改变了我的观念。
几天前的正午时分,炎热让大街小巷少有行人,我去新华书店。在一条小马路转弯时,瞥见一位老人在街边椅子上边挣扎边招手。初时,以为是醉酒者,仔细看时,他非躺非坐的姿势十分僵硬且呈痛苦状。也许是怜悯之心,我快步近前,他指指心脏示意上衣口袋有卡片,原来叫我电话告诉家人救他。两周后老人与我邂逅,他一张口就一再夸奖那街边的椅子,是椅子挡住他滑向鬼门关,当然也感谢我及时通知他的家人。看到我的疑惑,他讲述了他同事也是在路边突然心梗,因为周边缺少椅子等倚靠,硬生生地倒地,加重症状,一命呜呼。医生说,行路外出突遇不适,不能硬撑,随机应变地就近找个椅子凳子坐坐,缓口气,可能就转危为安了。
于是,我对小区及周边的椅子开始关注,并且在散步后还会特意地坐一会。时间一长,发现有一些老人清晨、上午、傍晚、甚至夜晚,会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在椅子边聚集。和老人们交流得知,这位刘姓大爷住房小,老母亲还健在,一家四代人蜗居在二室一厅内,他将街边的椅子当作自己休息休闲的领地。腿脚不便的空巢老人许老太,每天拄着拐杖去超市买小菜,来回必在这凳子上坐一会,她说凳子是她的加油站,片刻休息让她能“自食其力”。
那位叫徐老师的奶奶则是不愿忍受电视节目的“吵闹”,将街椅当作避风港。原来老伴是个戏剧迷,整天价霸占着戏剧频道,一边哼唱,一边动作。尽管如此烦恼,徐老师很有教养,常常还会帮丈夫说话。嗨,老头子不容易啊!当年样板戏里无论是小生还是老旦,个个角色唱得是荡气回肠,那年解放军文工团来招文艺兵,跟他学唱的同学都被录取了,唯独他苦等着,最后还是老师婉转地告诉他,部队不收有海外关系的兵。
街边椅子的功能,对某些需求者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容,确实出人意外。但是因为关注,同时也多了一份操心。椅面是否清洁,椅腿是否结实,常常让我牵肠挂肚。我问过马路清扫工,也问过小区保洁工,甚至保安,他们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那天,我对一只街椅不知是被车子撞坏,还是人为损坏之事向居委会反映,请求及时修复,得到的只是外交辞令。也许,很多人和我先前一样,对街边的椅子并没有太多的希冀,也无从知晓椅子那独具的魅力。
那天,我竟然看到了加拿大的动画短片《椅子的故事》,讲述一个读书的青年想坐在路边的椅子上,但椅子会移动,吓了青年一大跳。他想入座,椅子就闪开,他伸手要抓总是扑空,好不容易他按住了椅子,但椅子像无法驯服的烈马,剧烈地挣脱掀翻了他。这时,他忽然明白了该怎么做,他正面对椅子,半蹲下去,掏出手绢掸掉灰尘,于是椅子让他顺利入座,他也安心翻书阅读起来。
我沉思、咀嚼影片编剧那不一般的用意。街边的椅子如果真有这般脾气,那么人们善待椅子,不也正是善待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