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双语学生记者训练营的创办由新民晚报学生记者团催生而出,却又完全独立于新民晚报学记团,是新民晚报教育中心(教育工作室)在探索本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路上的全新模式。2015年夏季“新民学记营”分别从演讲与口才、新闻摄影、新闻采访、英语采访写作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培训,课程总体可用“四个全”来概括,即全互动、全模拟、全场景和全实战。此次“新民双语学记营”采用“模拟现场”的新颖形式,对学员的新闻职业潜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新民双语学记营”正不断探索学生记者素质教育与职业潜力的实战模式——站上讲台演讲、拿起相机拍照、模拟实战采访,让更多有着“学生领袖梦”的中小学生感受记者的职责与使命,体验素质教育的快乐与充实。
形式新 有利于交流吸收
“首先,导师可以和学生交融在一起,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平时上课‘老师与学生割裂’的形式不同。其次,每个人都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PK’的环节里。我觉得,这是一种平时难得一见的课堂形式。”来自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新初二年级的李仕诚同学首次参与“新民双语学记营”课程,就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以分组形式上课,并进行竞赛,这样能促进的上课积极性,想方设法超越别组,提升良性竞争意识。”
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整堂课程,就是“四组PK”、“点赞模式”和“以大带小”。所有学员分成4组进行“PK”,由现场导师团评委给优胜者点“赞”,获“赞”最多的组别胜出,并有机会获得新民晚报双语学生记者团的大型采访活动名额。本季课程首次大胆采用高中生“辅导员”的“以大带小”战略,来自上海中学、市西中学、延安中学、青浦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华东模范中学和闵行中学等学校十几名高中生以志愿者身份协助导师,加强学员对各组课程的投入度,并引导学员自主思考。
内容活 有别于“我讲你听”
首堂课程以“学生记者与演讲”为主题,在外教安德鲁的英语自我介绍中开场了。和平时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不同,只见现场学生正用手中的相机、手机拍摄老师、同学及课堂的每个角落,为下堂新闻摄影课预热。
新闻播报模拟环节深受同学青睐,大家做起“小记者”来有模有样,头头是道。课外衍生任务“办报纸”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由学员们自主推荐产生“主编”“文字编辑”“摄影编辑”和“策划编辑”等“岗位”,共同合作编辑一页报纸版面。
效果实 有助于能力提升
“对于演讲,有时我的逻辑不够清晰,今天老师教到了演讲逻辑的概念,而这恰好符合我的需求,可以帮助我的演讲水平更上一个档次。”浦东外国语学校新初三年级姚元同学被问及课程对自我有何提升时,这样回答道。
导师以“思维导图”引出演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关系,让同学分批上台自我介绍,每批要求都层层递进,内容从简单到丰富,台风从循规蹈矩到表现自如,整堂课程使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好的演讲有助于在新闻采访中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我将来就想从事教育工作,提早和比我小的孩子们接触,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帮助。”作为本堂课的高中生“小辅导员”——闵行中学杨明明同学这样讲述自己报名“新民双语学记营”的原因。
陈乐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