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让许多过去呼吁良久而未有下文的事项、曾被认为没法改也改不了的事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破冰前行。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当下许多改革是动真格的壮士断腕,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如果各级领导干部没有改革者的责任担当、智慧勇毅,诸多障碍可能就难以突破。
形成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奖改革、推进改革的氛围,选人用人是重要导向。分析一些停顿、空转现象背后的思想根源,最重要的还是“位置”上的患得患失。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改了有风险,不改也没什么坏处,熬着年头总能熬上去”。这些错误观念,无形中拖慢了改革节奏。要破除这些思想误区,就要坚定树立“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
激励措施千条,没有容错的机制就是白条。让改革者上,就需要处理好“决策失误问责”与“宽容改革失误”的关系,给予改革者适度的容错空间,才能让改革者上得稳当、上得积极。
若要让改革者上得顺当,就得让不改革者下得服气。用客观公正的程序“说硬话”,用详实准确的评价“说实话”,才能让不称职者“下”得信服,从而形成“以改革论英雄”的良好氛围。(姜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