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天底下最漂亮的。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新换的班主任洪老师就是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美阿姨”。她上的是语文课,常常布置我们回家背书,第二天当堂检查。我那时比较乖顺,很少有忘了背诵的。可是奇了怪了,许多时候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只盼着老师能叫到我,却总是落空;偶尔贪玩没背全,暗地里嘀咕着“别叫我,别叫我”时,偏偏被点到了名!
后来有一次我闹起了情绪,洪老师就把我带到办公室。“你是不是觉得冤枉,为什么总在你背不出的时候叫你?”见我瞪起一双写满问号的眼睛盯着她,她便微微一笑,“其实你背得出背不出,有没有底气,我从你的眼神里就看出来啦!不过,我这样做确实有点伤你自尊心,下次我一定在你背得出的时候也叫你,好吗?”
我的不满情绪瞬间飞走,洪老师说的这番话,从此被记在心头;而随着年岁渐长,我发现,生活中其实处处存在着一些有关乎“底气”的故事。
二十来年前,我学驾车,学友中有个四十出头的老杨。此人最大的优点是待人热情,最薄弱的地方就是过于大大咧咧、自以为是:“我之前在农村开过手扶拖拉机,现在学个车还不是小菜一碟?”所以他学车时常常磨洋工,师傅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结果小路考时便出了洋相——那辆车在爬坡时,因为“双刹车”操作不当,差点从坡上溜下来。师傅气得够呛。
好在老杨吸取教训,不久后补考过关。拿到驾照这一天,老杨请教练和我们几个学友吃饭,酒后吐真言:“看来,办任何事都得脚踏实地啊!”
另一件事也记忆犹新。有一回,我和一帮朋友去宾馆参加婚宴,大堂里有个姑娘正十指纤纤,优雅地弹着钢琴,朋友中的一位“大款”见此情景突然心血来潮:“如果我这会儿也能坐到凳子上给大家弹一个曲子,多神气!”这位“大款”的话应该发自肺腑。优雅是一种风度,谁不希望自己是个有气质的人呢?如果这位“大款”此刻只要付上几万元,就能无师自通地弹奏出一曲《致爱丽丝》,估计他还真会当场拍出一张支票来呢!
可惜不能,幸亏不能,要不,“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岂非成了废话,世上又怎会流传下这样一句千古箴言——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相貌平平的人,因为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所以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不俗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觑;人们常说,如今善于幽默的男人最受女人青睐追捧,焉知敢于自嘲谈吐幽默,怎能离开底气的支撑!
然而,光有所谓的底气还不行,还须得守住底线,否则纵然才华出众,却追名逐利,趋之如鹜,最终走上旁门邪道,不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最近观看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不禁感慨万千。想这些个官员原来在台上作报告时,时而正襟危坐,时而慷慨激昂,后来才被发现,原来当初只是装腔作势,并无真正的学问和忠诚之心。
一个人只有保持底气,守住底线,方可活得洒脱,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