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茶和养生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红枣茶可以活血益气,滋补阴阳;橘桂姜茶可以温中散寒,行气健脾;玉米粥可以益肺宁心,调中和胃;枸杞肉丝粥可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各种五谷杂粮粥也都是调补佳品,如小米粥、番薯粥、燕麦粥、黑米八宝粥、胡桃粥等。《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又有“食谷者慧”一说,意思是谷物多为植物的种子,凝聚了整株植物的精华,植物须依赖它传宗接代,因此多食谷物自可补精益髓,养生开慧。植物的种子又好比人体之肾脏,五脏六腑、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都需依赖肾精的充盈和滋养,可见多食五谷亦可补肾蓄精。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中医认为水是至阴之物,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一般每日喝水量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时喝,可滋肾阴;第三杯水是晚上9时喝,可养心阴。此外可多吃养阴之品,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藕等;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萝卜;背阴处生的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的食物,如冬梨、冬枣;体温偏低的动物,如水鸭和鱼等。
冬季宜早卧晚起,收敛神气,建议尽量早睡,使机体可以蓄积更多的能量。如果没法做到早睡,就是冬天闭藏的能力缺失了,从中医的角度讲多数属于肾水不足,心火偏旺。有意识地早卧晚起其实就是在培养闭藏的能力,在补肾。
只有做好了养“藏”,肾精才能得到切实的充养。这就是冬季的“养藏之道”,违背了这一规律,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
彭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