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天睡8个小时,那么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睡眠。睡眠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活到百岁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就是“起居有常”。而“起居有常”主要就是针对睡眠而言的。
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我们老家流行着一种说法,大意是,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睡得不好,吃得再好都不行。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问》中说:“一夕不卧,百日不复。”清朝大才子李渔曾住在南京的城南,即如今的门东。我几年前去门东找过他的故居,可惜没有找到。他非常重视睡眠,曾在《文集》中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明代杨慎在《古今谚》一书里汇集了众多谚语,其中有条“楚谚”说:“服药千裹,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我去年秋天慕名去看一位名中医。名中医见我比较瘦弱,就问我睡眠怎样?我说夜里会醒,他就在中药方里加了一味药,即五味子。五味子的功效很多,其中就有助睡眠的作用。服药后,睡眠果有改善,体重略有增加。睡眠不好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改善睡眠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懂得睡眠的重要是必须的。更必须的是会睡,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中国古代对“四时”养生非常重视。所谓“四时”就是现在所讲的四季。我国道家重要人物、晋代学者葛洪,句容人,曾在茅山修炼。他在《抱朴子》一书中说“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可见一年四季什么时候上床睡觉,什么时候起床,是很讲究的。《黄帝内经》中对四时起卧有不少阐述,归纳起来说,春夏晚卧早起,秋冬晚起早卧。古人所说的早起指的是鸡叫的时候起床,晚起指的是太阳出山之后起床。按这种说法,四季睡眠长短不一,春夏睡眠的时间要短一些,秋冬睡眠的时间要长一些。如果这样做,觉得睡眠的时间不够,中午再补一觉即可。午睡最好使屋里的光线暗一些。光线暗,更有利于静心和睡眠。清朝有个叫徐文弼的人很重视养生,在《寿世传真》一书中说“忌灯烛照睡”。这很容易理解,点着灯睡,终究没有熄灯睡得踏实。睡眠还有些忌讳的事,如当着风口睡,睡在潮湿的地上等。我奶奶身体一直健康,可95岁那年的夏天居然睡在客厅潮湿的水泥地上导致肺炎病故。
一天睡眠到底多少个小时为好?有说8个小时的,有说可以再短一点,有说可以再长一点,各种说法都有,莫衷一是。有从事研究的人说,睡得太多容易生病。也有意见相反的。其实睡眠因人而异,能睡的人还是睡到自然醒为好。如有人采访百岁老人张学良,问他怎么保养的,又问他一天睡几个小时。张学良说,我晚上11点睡,第二天11点起床,中午再睡两个小时。按这种说法,张学良晚年一天要睡14个小时呢。由此可见,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