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人的成功,靠的是同情地把握别人的观点。”这是管理学中的“古德定律”。句中“应付”在汉语里有敷衍之意,“同情地”在汉语中则带有怜悯成分,与整句气氛有些相左,这是直译法的不足。“古德定律”的另一种意译则比较到位:“成功的沟通,靠的是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所以,解读“古德定律”就以后者的“意译”为准。
古德定律中“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的准确度至关重要,如果对别人的观点把握不够准确,哪怕稍有偏差,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率和成败。
通常,在公司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沟通活动中,不论是员工还是领导说话,其实都很难被听者百分之百理解和接受,尽管听者没有表示异议,甚至连连点头称是,却难保听者听懂了,更难保听者是否准确把握了言者的观点。也难怪,许多沟通虽反复多次交谈,却不能奏效,可能正缘于言者观点未能被听者准确把握,甚至根本没诚意听,沟通归于失败就是自然的事情。
人们由于存在各种沟通位差,对同一件事就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换言之:“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看莎翁的《王子复仇记》,人们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感觉却迥然不同,一百个读者将可能幻化出一百个各自不同的王子形象(只能在大体上一致)。同理:在公司里一个人说话,不同的听者对他观点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
问题是,这种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理解上的差异,却常常被忽略了,人们总以为自己说出的话,听者没有异议,就等于听懂,这其实是主观感觉,也是过高的期望值。实际上“对牛弹琴”,“曲高和寡”,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等情况,均在沟通中普遍存在。由于未能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沟通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古德定律无疑在提示人们:要获得沟通的成功,就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这就必须学会“善解人意”。通常,那些能体谅、体贴丈夫的女子往往被夸为“善解人意”,这是一种传统美德。家里若有善解人意的妻子一定会和睦美满,夫妻也容易沟通。这种妻子不光有教养,关键是她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凡事能够站在丈夫的立场、角度来感受、考虑与权衡,从而作出与丈夫相近的判断与决定,与丈夫有“所见略同”的智慧和“不谋而合”的默契。
善解人意不单是女子的传统美德,也是男子和所有人的美德。一个员工或者领导者,只要学会了换位思考,他就容易善解人意,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使沟通步入佳境,获得顺畅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