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倒骑驴朝前走”这个句子,是在山西老家一次亲友聚餐上。请客的是我们汾西同乡,也是当地一个大国企的领导,我们两家交好多年,原先是土亲,后来走动多了,越来越对路,就更亲近了。每次我回到老家,或者他们来上海,都少不了小酌欢聚,少不了老白汾、老陈醋、土豆丝、刀削面,听听乡音,碰碰酒杯,哈哈地笑,打趣地闹,人生就增添了一份美滋滋的记忆。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引起了中国人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许,是纪录中华美食的,原汁原味,令人垂涎,片名叫《舌尖上的中国》,非常贴切。舌尖上的中国,也是餐桌前的中国,中国最大的学问,不仅仅在课堂里,还在酒桌上。一杯杯烧酒下肚,酒意浓了,情感便升华了,阻塞也随之疏通了,外国人理解不了中国人,总说中国人花太多时间在吃饭喝酒上了,其实,吃吃喝喝的“个中真味”,是感情。因此,在中国,排席位、点菜、敬酒、劝酒等都是大学问,往往一桌人到齐了,一桌饭吃好了,事情一大半就搞定了。
何况,餐桌上还能获得真学问。“倒骑驴朝前走”便是同乡大哥在餐桌上教我的。开跑车的、坐轿车的、骑摩托的甚至马拉车,骑驴的与他们一起朝前走,就难免感觉不如人,越比越不平衡,久而久之便闷坏了身体,甚至误入歧途,人仰“驴”翻。可是,这头驴如果倒着骑的话,看到的便成了另一番景象,挑担子的、推板车的、步行的甚至拄拐的,自己能乘着凉风骑着驴,倒成了最轻松自在的。
“倒”和“前”是这个句子的“字眼”,强调的是人生行走的心态,要习惯往后看,看看自己的起点,无须盲目与他人攀比。与此同时,保持徐步前行,踏踏实实地笑看四时风景。同乡大哥说他从一个农村穷小子,成家,立业,培养出几个有责任心、事业心、循规蹈矩的孩子,收获现在的平和与从容,就是倒骑毛驴走过来的。
后来,我还是想到了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他碰巧也倒骑驴。
倒骑驴朝前走,可以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