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袖珍校园”
俞亮鑫
  俞亮鑫   

  羡慕别人同学聚会,我的母校嘉善中学很小,几经变迁,老同学也不知在哪……前不久我接到电话,通知我参加市二中学110周年校庆,我恍然大悟,嘉善中学已变成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校庆当天人山人海,但我怅然若失,竟找不到一个老同学,也许嘉善融入市二不被人所知。

  1968年,弄堂里“70届”集体进了嘉善中学,是宋景香老师挨家挨户送入学通知。说实话,这一场地狭小、破旧简陋的民办中学让我失望,它与临近百年名校市二中学相差甚远,校园之小可用“袖珍”形容,操场犹如天井,上体育课只能来到文化广场南侧马路上,老师吹着哨子,见到车辆指挥学生及时避让,做操常常由此中断。其实,嘉善中学1962年创办时还要破旧,在嘉善路上一片棚户区中仅几间破平房。上世纪50年代倡导“光荣妈妈”,造就了我们这一代出生、入学高峰,因陋就简的民办学校解决了当年的入学难。

  十年浩劫,盛行读书无用,批判师道尊严,课堂上闹哄哄的,没有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课,只有工基、农基课,要学工学农。学生虽没有如山的作业和沉重的考试,但除了高喊政治口号,就是玩耍嬉闹,交白卷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学生们最欢闹的一刻是毛主席“最高指示”发表,晚上收听完重要广播,连夜打起红旗,敲锣打鼓游行“报喜”。那时,红色人流浩浩荡荡,要数嘉善中学队伍最短,远没有一些名校的队伍“气势壮观”。

  老师们当年被称“臭老九”,有“工宣队”进校改造他们,在学生心中没那么神圣、崇高。嘉善中学是条件最差的民办中学,有些老师因出身不好或政治问题被“发配”于此,整天老老实实,唯恐再被批斗。那时,课堂上没有朗朗书声只有疯狂口号,没有文明规范只有野蛮行为,常见学生在打架斗殴,戏弄老师……一代人学业就此荒废,当我们变成知识青年走向四面八方时,其实没有多少知识可言,许多人为虚度光阴而后悔。

  我记得,有个漂亮女教师上课,有同学用粉笔纸团扔向在黑板上写课文的她,女教师被激怒了,回眸时那怒不可遏的眼神,至今在我脑海中“定格”。但女教师望着更多渴望读书的孩子,强压怒火继续讲课。哪怕身处困境,哪怕身受凌辱,老师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管身在民办中学,待遇“低人一等”,但嘉善中学的老师没有愧对老师这一称号。

  最后一年我们在奉贤学农,吕立人、劳乃珣两位老师望着我们担忧地问,你们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如何工作?他们利用学农间隙偷偷讲课,并组织学生自学文化课,我们最早的求学梦由此萌芽。回到市区,我们不再贪玩嬉闹,或找来“文革”前教材自学,或埋头图书馆读书……饮水思源,正是嘉善中学的老师在那个疯狂年代里充满忧虑的发问,才使我们如梦初醒,重捧书本,并自觉走向知识之路。这是一段不该忘却的校园记忆,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游天下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I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鲁研”又有“新发现”?
难忘“袖珍校园”
仁者归来
石西民的最后一篇文章
一叶轻舟
性命可轻 至宝是保
“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新民晚报夜光杯B04难忘“袖珍校园” 2012-12-04 2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