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充满故事。
有一则曰“落水兰亭”,是说宋人赵孟坚,曾从他人手中易得“五字不损本”定武兰亭,“喜甚,乘夜回棹(驾舟返回),至昇山,大风覆舟,行李皆渰(淹)溺无余,彝斋(即赵孟坚)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介吾意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这位画家,可谓对艺术的喜爱到了痴狂的程度。不慎落水时,为了保护手中的一幅珍贵字帖,他把自己的性命安危也置于脑后。
“价值观”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源头。在遇到两物利与害相权时,人们总希望将最大之“利”归入自己囊中,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舍去,即使舍去的是自己的生命!在他看来,舍生取“利”与儒家所宣扬的舍生取“义”是完全统一的。这时候的“利”已经不光是物质之“利”,而是他心中的神物。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舍身为公的动人事迹,可以说都是这种价值观的实际体现。共产党人夏明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也是一位“性命可轻,至宝是保”的践行者,这个“至宝”,就是革命的理想和目标,就是人类的解放和世界的大同。至于什么样的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才是“至宝”,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但有了“性命可轻,至宝是保”的信念,一切英雄行为均能找到合理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