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小桐
  小桐

  美术学校、美术团体和杂志报纸“三位一体”,构成了民国时代上海美术公共传播的基本模式。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所早期私立美校的建设发展正是这一模式的缩影,成绩斐然,且无论美育抑或新兴美术的宣扬和传播都能与当时的宣传媒介紧密地结合,在当时的社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结社在当时的文艺界是一个普遍现象,围绕着上海美专相继出现了振青社、东方画会、天马会、艺苑、摩社等相关的重要社团,每个社团的兴盛与学校发展的各个特定时间段连接在一起,彼此促进,从浅尝辄止到完善成型的摸索过程反映出上海美专作为美术传播场域的实际生态。以学校或社团为基础,创办了《美术》《葱岭》《艺术旬刊》《艺术》《艺苑》等专门刊物,宣扬美术、发表艺评;学校成绩展览会、各社团展览积极举办的同时出版社团或展览画集;在《良友》画报、《申报》、《时事新报》等当时的大型报刊上定期登载学校招生、迁址、声明、出版各种相关消息及实时报道、评论上海美专及其社团展览情况令学校在公众视野里拥有了持续的关注度,宣传媒介的介入无疑对以上海美专为中心出发,实践艺术家们胸怀的艺术理想、培育美术公众、散播新兴艺术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于1919年9月发起组织、以上海美专教师为主、知名画家参加的“天马会”为例,从成立当年在江苏省教育会举办“天马会第一次展览会”,至1928年因政局动荡而停止活动,天马会先后举办九次大型展览会。天马会的活动频繁,当时《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申报》、上海艺术学会的刊物对此常有报道和评述,也使得天马会成为20世纪20年代享有社会声誉的美术团体之一。又如1928年由上海美专教师创办,王济远主持,关良、倪贻德为研究指导的艺苑绘画研究所,既举办“艺苑画展”,又出版《艺苑画集》、创办有《艺苑》画刊,艺苑同仁团结友好、悉心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在社会上声誉日增,当时有“犹似沙漠中的一朵蔷薇”之说。再如1932年取Muse的法文音译为名成立的“摩社”,其众多成员倪贻德、刘海粟、傅雷、潘玉良、王济远、庞薰琹、张若谷、段平右、关良、李宝泉、吴茀之、周多、张辰伯等人皆为上海美专教师。该社最卓著的影响是编辑了《艺术旬刊》杂志,当时任主编的倪贻德在编辑后记中讲到编辑这本刊物的缘来:“在欧洲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志,有一个华胥社的组织,曾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一集华胥社文艺丛刊。现在我们不妨将它扩大组织,出版定期刊物。这是在中国现代艺坛很需要的事情。”可见除了教学、结社,通过纸媒传播艺术已成为当时艺术界人士的一种共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游天下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I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鲁研”又有“新发现”?
难忘“袖珍校园”
仁者归来
石西民的最后一篇文章
一叶轻舟
性命可轻 至宝是保
“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新民晚报夜光杯B04“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2012-12-04 2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