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那个秋天,我正式进入上海《新闻报》,并创刊了当时中国综合类报纸的第一个房地产专刊。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房地产行业,且接触的也仅仅是房管局和房管所,之后才有外销房和商品房。20多年前的公租房时代,当时的规定是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现在可能要达到五六十平方米。这个数字的改变,就是一个社会的改变,人们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财富也积累了。
当时做房产报道宣传达到了巅峰:每周主编四个大整版,月末出版8个大整版。而报社只配给我一个助手,工作量是惊人的,但也在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凭借多年在房地产专业报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随后在负责项目操作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分别接手并完成了例如世纪之门、艺泰安邦、浦东世纪花园、恒盛尚海湾、新虹桥首府、陕西北路1688、上青佳园、银河丽湾等经典案例。
我当初是以记者身份入行,到策划广告、代理,之后自己开营销代理和广告公司,再到如今就职易居中国,在行业中不停地角色演变,令我付出了很多的同时,也带给我足够的成就感。
我是在上海第一个提出“按揭”销售理念的人,记得大约是1994年,上海楼盘销售除了一次性付款,就是分期付款,没有银行贷款购房的形式。这样,商品房的交易遇到了阻力。我认真学习了香港的“按揭”模式,率先在报纸上发表了“按揭”救市的文章,当时上海许多报纸、电视台、电台都转载。随后,在我们的参与下,上海申广房地产市场第一次在上海搞了十个楼盘的按揭贷款购房的试点,开创了上海银行贷款购房的先河,对上海房地产交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有点小小的喜悦。
无论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哪个领域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具备全面的能力是很难做好的。例如营销企划和代理销售,不单单是创意点子的问题,楼盘的定性、客户的喜好、流行的时尚,乃至于获取客户的渠道都应该有所把控。加上如今购房者专业度也在不断提高,就更需要依仗专业知识对客户进行正确引导。每一个楼盘的销售策划成功,都凝聚自己的心血,这种专业的付出,同样是刻骨铭心的,也给上海楼市留下了不少精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