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我们可以想象苏州河治理“返清”面临的挑战有多大。不过,在富有创意和敢为天下先的上海建设者的努力下,洗浴新生的苏州河已经回来了,如今矗立在苏州河南岸的“梦清园”可以作证。
回顾苏州河治理走过来的每一步,令人感慨——第一阶段(1996年至1997年),规划编制、工程方案论证和样板段建设悄然进行;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主要实施以消除黑臭为目标的一期工程10大项目发轫,这是市民关心和期待的看得见的工程;第三阶段(2003年至2005年),在基本消除苏州河黑臭后,一方面稳定水质、一方面改善陆域环境的二期工程8大项目又实施了;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主要实施以水系水质同步改善,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为目标的三期工程4大项目。
目前,苏州河已完成环卫码头的全部搬迁任务,完成防汛墙大的改造和污水截污系统的新、扩、改建的任务,市区河段的底泥疏浚已告尾声。通过四个阶段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为最终实现苏州河生态系统恢复、鱼兮归来的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展望未来,苏州河两岸人民将享受“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河畔生活。
鱼儿现身 灰鹭做客
治水首先截污。苏州河先对直接排入苏州河六支流(水系)的生产废水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建造石洞口污水处理厂对“拦截收拢”过来的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出去。在污染严重的木渎港和中上游6条支流河口建闸,一把“大锁”控制污染水土进入苏州河,实施综合调水,“置换”河面水质。关闭、搬迁苏州河水系整治范围内的36处禽畜场。为受重压喘不过气来的河面建造曝气船,让它吸氧……
苏州河干流终于在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现在苏州河的主要水质指标已达到IV-V的标准,水质稳中有升。2000年,在苏州河原污染最严重的武宁路桥断面底泥中发现昆虫幼虫,这是鱼的生命复苏信号。2008年的鱼类调查数据显示,苏州河的鱼种达到5目7科19种。近几年,除了海鸥频繁光临苏州河,还发现了灰鹭前来“做客”。可以告诉市民的是,2000年开工的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历时十余年已告捷。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