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针对年轻观众
台湾现在主要有三家京剧院团,其中规模最大的国光剧团一年演出350至400场,其中包括200场进校园演出和讲座。其他的还有传统戏演出季、新编戏、儿童京剧等不同类别的演出。而台北新剧团依托自有的新舞台,每年在台北也有四五十场正规剧场的演出,此外在台北戏棚有每年100场的演出。台北新剧团的创始人之一辜怀群告诉记者,台北新剧团的观众中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国光剧团方面更表示有70%的观众是在40岁以下的,其中尤其以18至35岁的女性观众为主,所以国光剧团的创作比较有针对性地考虑到这一人群的审美爱好。不过台湾资深文化评论人、禅者林谷芳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国光主打某一个观众群对于一个剧团来讲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做法对于京剧的传承发展来讲是不妥当的。王安祈则表示,传统意义上的懂戏的京剧观众在台湾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培养新观众是必须的,现在的新观众其实并不是“京剧观众”,而只是喜欢“艺文”的观众,所以他们会把京剧与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林怀民的云门舞台的作品同样看待。
风格走向各有不同
据介绍,台湾三家京剧团的头牌主演及主创几乎都常年在台湾的各所大学兼职教课,因而也几乎都把学生观众作为主要争取的观众群,但三家京剧团的创作风格、艺术追求却明显有所不同。由李宝春领衔的台北新剧团的作品离传统京剧最近,也邀请了大量内地的名角新秀加盟,除了以老戏新演为特色的“新老戏”之外,新剧团的新编剧目也同样没有走得太远,此次“两岸流芳”系列演出将亮相的《渭南之战》就是近年来相当少见的完全穿传统京剧服装、用传统表演程式的新编戏,去年在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亮相后有4个内地京剧院团表示有意搬演该剧。国光剧团虽然也演传统戏,但每年都有新创剧目问世,而创新剧目就离传统京剧比较远了,王安祈表示国光剧团并没有太多的“唱将”,无法仅仅依靠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来征服观众,所以要依靠新作品的文学性和现代化吸引观众。另一个当代传奇剧场则以演出外国名著改编剧目以及实验京剧为特色,是三家京剧团中创新和跨界最大胆的一家。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