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儿童专科医院的一位业内人士看到帖子后表示,早在多年前微博尚未流行时,他们就在网络论坛看到过类似的评价帖,只不过如今通过微博转发后,这条帖子重新焕发“生机”,影响面扩大。
亲身体验汇集成帖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条“上海最好的儿科医生”的帖子在各社交网站、论坛、博客中均出现过,而记者所能搜索到最早的帖子,是在上海某知名社区的“育儿经验”栏目中。该帖发表于2009年9月10日,名为“上海儿童医院最有医德和医术的医生汇总”,内容和微博帖的基本一致,不管是否“转发帖”,但应该是较为原始的出处之一。
帖中列举的逾30名儿科医生,从地段医院、区中心医院、中医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均有所涵盖,儿童专科医院的儿科医生“点名率”相对而言却不太高。帖中汇集了诸多网友带孩子看病的亲身体验,如:“xx医生态度还出奇地好,人很温柔,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自从看了她之后,盐水少吊很多”;“x医生非常细致耐心,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整整和他聊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每次等上10分钟,看倒要看上一刻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医生对孩子也有了解,有利于康复”。
上榜医生并非名家
儿童专科医院业内人士表示,部分被“点名”医生在圈内的口碑确实很好,但号称“上海最好”,还是有些以偏概全。部分网友也指出:“不是很全,上海好医生蛮多的。”
由于缺乏考证,帖子的参考价值见仁见智,但从网友的评价来看,还是反映了患儿家长的两种心态,“一种最好是一看就好,药一吃就好;另一种是医生能认真回答家长的各种疑问和问题。”
帖中出现的大多数儿科医生在业内并非名医大家,却能得到病家的肯定,相同点就是对待病家态度好、耐心,富有亲和力,能为病人着想。而现在许多医生都会以“就诊病人多”“病家不懂常识”“说了半天也不理解”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金口难开”。
医生要经得起评价
“毛病一看就好,其实违反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往往是医生达不到的,然而对待患儿和家长的态度,却是医生自己可以把握的。”该业内人士分析说,“大人自己感冒了,知道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好,但孩子感冒了,总觉得药也吃了,针也吊了,怎么还有热度?这样就产生了在某医院治疗3天不好,转到另一家医院的儿科去,结果一天就好了,于是口耳相传、网网相传,形成了你褒我贬的误区。”
据了解,评价医生、查看医生口碑的渠道很多,诸多医疗、助医网站都有医院、医生的表扬和投诉版块,只是传播没有微博如此迅速和广泛。随着各类传播手段层出不穷,80后、90后妈妈唱起主角,传播效果提高。
“个人认为,家长择医时需要调整好心态,一些常见病完全不必迷信专家和名医,而医生也要经得起病家的评价,这是无法避免的。”该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样的帖子,客观来说,对于儿科类医院的医务人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好的儿科医生就是应该让家长来选。当然,也不能要求医生得到100%病家的认可,毕竟每个病家的感受度都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