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伊始,先声明一下:本人是不懂京剧的。最早对京剧的认识是从样板戏开始的。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样板戏原来是走了样的“京剧”。再后来,好像就没有专门去戏院看过京剧。
近日,受友人之邀走进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奏厅,算是近距离接触了一回纯正的京剧。不过“纯”到如此程度却始料未及。原以为总会有一些热热闹闹的“看点”,譬如色彩斑斓的服饰啦,造型夸张的脸谱啦,一招一式的做派啦……然而在这儿,似乎只有耳朵能派用场了!
这个被冠名为“瑜音绕梁”的京剧,原来是一场京剧清音会,由年轻的坤角老生王珮瑜一人担纲演唱。按她的说法,所谓“清音会”,就是清茶一杯,清歌一曲。从演唱余叔岩先生的传世之作“十八张半”等唱段来看,估摸能前来欣赏的多半也属于票友级的那种。笔者缺乏基本的京剧常识,看来是走错门了!
演奏厅呈陡峭阶梯状,约可容纳两三百人,几近坐满。友人故意拿我开涮,偏不让我混迹于人堆,而是弄了个紧贴弧形舞台的正中座位,近似于听堂会了,与台上演员近得来仿佛手一撩就可触碰到的,举手投足全在人家的眼皮底下。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啦,好比让一个小学生坐在大学堂的第一排,愣愣地看着老师发呆。咳,连位置也坐错了,简直无地自容!
既来之则安之。除了似曾相识的《捉放曹》《文昭关》《四郎探母》等剧目,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演员,陌生的氛围。又不敢吱声,怕一不留神露了馅,结果落得个“附庸风雅”的骂名,实在有失体面的。于是低着个头儿,装模作样地看着节目单,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生怕目光与演员发生碰撞。唯一能做的便是随大流地拍打几下巴掌。
台上的王珮瑜,一改威武的老生扮相,不穿戏服不戴髯口,假小子的发型,深灰色的长衫,露出了文弱的生活形态与俊秀的女生容颜。据说在圈内,这位被称为“瑜老板”的京剧老生,其热度绝不亚于超女李宇春的,只可惜曲高和寡,受众面还是非常有限。轻装登场后,举止从容自信,谈吐幽默诙谐,几句俏皮话,把全场的气氛给逗乐了。一曲终了,不忘把台下的师长、台上的乐手甜甜地夸上一番,人情味裹挟着书卷气扑面而来。几分狡黠几分聪慧,这般蓬勃朝气又有艺术造诣的文化新锐,不赚人气才怪呢!
真没想到,临近结尾的“瑜音绕梁”,还是给我这类门外汉带来了些许惊喜。当京剧遇到了吉他,谁曾想过会发生什么?然而这一近乎“荒诞”的命题,却在王珮瑜与梁剑峰之间演绎了!帅气的音乐人梁先生走上台来,先是独自深情地一首吉他弹奏,如同“频道”转换器,顿时把观众从激越亢奋的京剧旋律中带到了一个全新的视听空间。
王珮瑜的长衫换成了西装,形同一介书生,手持麦克风和沙锤器抖擞亮相。在吉他与非洲鼓的映衬下,儒雅隽永的老生唱腔再度弥漫开来,流行与古典的跨界组合,产生了共鸣,在大厅上空久久回荡。人们紧绷的神经也随之舒缓开来,渐渐地,一种自然灵动、清澈悠远的审美体验传遍周身……
天晓得年轻的“老生”还会遇到些什么?于是回家网搜了一下,博主这么介绍自己:唱老生的女生。乐观的悲观者。激越的冷静分子。邋遢的洁癖患者。随性素食主义。温和改革。积极保守。亦老亦幼。亦雅亦俗。——有人叫我瑜老板。
相信,一个游走于人生两级的艺术新秀,会留给人们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