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9月14日,普提雅廷接到了清方的这般回复后,直奔日本并于10月24日与日本签订了《长崎条约》。此后,普提雅廷又到了上海,与英方亲密接触,同时向国内建议,最好能给他拨一笔钱,三百万至五百万的卢布,用来贿赂中国官员,则他这次出使就一定能成功。问题是他仅知道贿赂是中国的潜规则,却不知道,中国官员即使敢接外币也不敢答应他什么,因为大臣根本就没那个资格。
11月,普提雅廷到香港,分别会见了英法美公使。此前,四国外交部已进行了充分接触。俄国也打算参加英法联军,但俄国亚洲司司长科瓦列夫斯基认为对俄国最有利的角色应当是:伪装中立,保持行动自由。俄国政府对此表示同意,于是俄国对英法表示:不公开对中国宣战,但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事情,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
于是,普提雅廷前来中国之前得到的训令就变成了:同意额尔金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与所有文明国家共同利益有关的要求并给予协助,比如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宗教自由、贸易自由;但这种协助不应超出友善的范围,若谈判不成,可以与西方列强采取共同行动,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只给予道义上的影响,丝毫不要答应给予物质上的支援。看得出,俄国就是来帮闲的。而且共同利益面前,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与英法作战的前怨,完全可以搁置不提的。当然,英国方面并不完全信任俄国,因为英方一度怀疑,中国可能和俄国联手对付英国呢。
普提雅廷向额尔金表达了自己政府的善意,并且建议:“除非对北京本身施加压力,和中国政府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同时,利用吃水浅、可以航行内河的舰只,会是使这种压力收效的最好办法。”额尔金这才放心,哦,我们可以站在一起对付中国了。随着后来战事的发展,英法美方面,甚至非常喜欢普提雅廷这个人了。这得归功于普提雅廷本人的外交能力与外交魅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没出一兵一卒,既享受了英法争来的所有权益,还单独给俄国争来了大片土地,相比之下,比美国站在树下接的果子多太得多了。当然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虽然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将近二十年了,但中国在军事方面依然没有长进。政府组织与国家体制不用说了,中国没有改进,英法也没有改进,但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却比大清的君主专制厉害多了。20世纪初,俺们河南的袁世凯想玩一把,都没玩成。至于军事设备,这个时候的欧洲已突飞猛进:步兵装备有米涅式、李恩飞式和兰开斯特式线膛步枪,射速、射程和命中精度都很高;火炮由滑膛炮改为线膛炮,由实心弹发展到榴霰弹,射击精度高,杀伤面积大,射程远。海军舰艇,蒸汽舰已占很大比例。刚刚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还发明一了种适用于浅水航行的、舰炮射程远的蒸汽炮艇。
面对这一切,清政府拿什么跟夷人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