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有竞赛获奖、加分而沾沾自喜,然而,大多数考生却正以“裸考”的身份,准备着中考和高考的最后冲刺。眼看着别人未考先“赢”一步,“裸考”生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平静地对待即将到来的考试呢?
本版供图CFP
高考超九成学生上考场拼博
2012高考进入紧张倒计时,自主招生已成为“过去”,仍在争分夺秒复习的考生多数面临“裸考”上阵的最后冲刺。不知何时,当“裸考”这个词遇到“高考”,就不再是原来“没有任何复习就考试”的那个含义。更多的时候,它成为考生和家长的一个无奈的“暗语”,一旦最终“裸考”就意味着考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加分,高考成绩的每一分都仿佛成为攸关录取的“致命分”。面对高校招生宣传册中专业录取名额仅有一两名的现实,考生们心生畏惧。
今年,复旦大学投放在上海高考“裸考”的计划为101名,比去年多出一名,上海交通大学为300人,保持去年规模。由于今年本市参加高考考生人数减少,因此,两家高校招办老师均提醒考生和家长:今年上海地区“裸考”录取率实际上有所提高,“裸考”仍有相当机会。
除复旦和上海交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之外,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通过自主人才选拔考试予以考生5-20分的加分,但获得加分的考生仅占学校招生计划的5%。也就是说,九成以上学生的录取仍然取决于“赤裸裸”的高考成绩。在最后冲刺阶段,一位重点高中老师给出建议:“临考阶段,应该更加清晰明确学习目标,不应该着眼于是否有加分和‘裸考’,而更应该调整好心态,踏实通过复习保证基础知识分数不丢,难题逐步尽力突破,这才是取得更好分数的技巧。”
中考考“市重点”几率不小
而对于一些中考生来说,如果他们在先前因为没有什么“竞赛获奖”,没有什么“特长”,而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自主招生失之交臂,而且,也没有在所在初中拿到名额分配的指标,那么,这样的“裸考”,将来进“市重点”高中的可能性还有多大呢?答案是:这样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是要取决于他们的中考时的“一锤定音”。
有招生老师分析说,按照今年的中招政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30%,自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承担“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试点高中(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提前录取”招生计划可增加到学校招生计划的50%。这就是说,除了“四大名校”,绝大部分“市重点”高中,已经将四成的招生名额投放到自主招生中。此外,这些高中还会拿出18%的招生计划数,由区县教育局将本区县管辖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均衡分配到各有关初中学校。而在统招开始后,“市重点”高中还要继续拿出不少于学校统一录取招生计划的15%名额,用于“零志愿”的招生。这么算下来,可供“一至十五志愿”录取的“市重点”高中名额,只约占该校整个计划数的27%。
虽然看似只有不到三成的计划数投放给了“裸考”生,但实际上情况要乐观得多。因为,除去自主招生预录取生、零志愿生、名额分配生,真正剩下来参加统招的人并不多,所以,他们只要正常发挥,达到各“市重点”招生录取线的几率还是不小的。本报记者 易蓉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