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
秦丹
  秦丹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这档节目红得似乎几难复制:在被刺激得像要起泡的“东方味蕾”后面,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人们,从微博表达、网购美食到边咽口水边等待电视节目,公众期待的恐怕不仅仅是一道食者的盛宴,还在期待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本来,这是一部商业纪录片,制作者盯着的是国际市场。但不料,却先是激起了国人的口腹之欲,进而激起了国人精神思想上的“大波动”:大味必简,每个人最想吃的,是小时候母亲做出来的味道,是外婆从小手把手教母亲做出来的那一口。其实,那是亲情的盛宴、记忆的盛宴、文化历史的盛宴,甚至,还有人从这盛宴中品出了“爱国的味道”。

  随着摄影师的镜头,看一个个美食制造者跟着时令的节奏创造和享受生活,你会发现一种古老的智慧:地不分东西南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味兼容酸甜苦辣,顺应自然,适者生存;材不求皆取新鲜生动,盐这个味道实现了中国人秋收冬藏的期待……美食,是自然的馈赠。《管子》中有语曰:“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当自然界中的许多生命牺牲本体供养着我们的生命时,都应该有一种恻隐之心吧:珍惜、感恩!

  礼失求诸野,在食品安全危机不断挑战公众情感的当下,食物如何返璞归真?文化传统折射道德信仰,《礼记》有语:“德者,得也”,“德”字的解构是心、行、直。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如果我们不能从道德上对自我有所约束,摆正心灵,那么,“德”将不德,“得”又从何达成?环顾生活的周遭,向自然过度地索取,大拆大建,近视多聪,短视少智,这样的为官主政者仍有;无视民以食为天,对食品缺乏敬意,监管不力,甚至利令智昏者,也是屡查难禁;总有监管力量不到的地方,食品企业除了监管,难道企业主作为人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不懂得毒人互毒的道理?

  再好的美味,也是人做出来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儿女一辈辈承继创造的动力。导演陈晓卿说: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老者、浩瀚大海上一无所获的渔夫……摄影师镜头里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才是美食的创造者;他们的艰辛劳动,和一个个家庭厨房里的温情,成就了美食文化。大味必简,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是有权有势还是暂时拮据,夜深人静时体察我们内心深处最期待的,不过只是那一口。请学会敬畏和尊重美食,尊重美食的创造者,保住我们的生活之根。(相关报道见A10·民生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联通专版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人才/招聘移民
   第B16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
曹乃谦该获什么奖?
遭除名的外籍大提琴首席亏在德艺失衡
媒体观点
未喝先晕
张铁生的成功与交白卷无关
由《心术》想到的
新民晚报评论A04“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 2012-05-23 2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