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乃谦该获什么奖?
张晓然
  张晓然

  山西作家曹乃谦进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复评名单的假新闻被戳穿后,人们纷纷嘲笑造假者的无知,同时调侃现在国内有一种“诺奖情结综合征”,一些作家、评论家、出版社、媒体以及地方官员,都是这种病的患者。但笑过后,大家有没有想过,曹乃谦该不该获得一个类似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性文学大奖呢?他该获,还是不该获,又为何没获?他究竟应该获什么奖呢?

  知道曹乃谦的人很少。5年前,我拜读了他的长篇小说《到黑夜里想你没办法》。除了他成功地将方言土语与文学意境巧妙地嫁接,除了他简洁到难多余一个字地将西北农民的欲望与风情凸现在纸上,我更惊讶的是,他的小说,使我联想到吴冠中的画。吴说过,画要有“心脏跳跃的烙印”。而曹乃谦捧出的一幅幅残酷的画面,将作家面对生活最撕心裂肺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

  如果我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我认为,曹乃谦该获奖。1895年,诺贝尔在遗嘱里,这样描述文学奖标准:基金的盈利“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具有理想倾向,正是曹乃谦作品的最大特点。小说中,上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农村的男男女女们,处于极度的饥饿与性饥渴之中,而作家的呐喊,正是现实的理想:丰衣足食和男欢女爱。人类的美好图景,别让人们在“黑夜里”想“你”没办法!所以著名作家汪曾祺极力举荐曹乃谦,说他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的作家之一”。

  但我又认为,曹乃谦很难获诺奖。因为诺奖的评选标准早已变了。从上世纪中期以后,其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似乎中国文学要挑战主流价值观,才会受到诺奖评委青睐。而曹的作品,揭示的却是“文革”年代的痛楚,中国的改革开放,早已翻开新的篇章。诺奖需要的当下政治含义已甚微,所以,曹被放弃也。

  但曹乃谦为何在国内也没获像样的文学奖呢?如今评奖当然主流是好的。但某些地方也划圈子,曹似乎既未入“先锋圈”,也没进“畅销圈”,“评论圈”对他也失语,他太独特了。所以,他可能什么大奖也难得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联通专版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人才/招聘移民
   第B16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
曹乃谦该获什么奖?
遭除名的外籍大提琴首席亏在德艺失衡
媒体观点
未喝先晕
张铁生的成功与交白卷无关
由《心术》想到的
新民晚报评论A04曹乃谦该获什么奖? 2012-05-23 2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