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要“夺眼球”
也要“逮耳朵”
吴为忠
  北京人艺60周年庆上海展演活动的压轴大戏《窝头会馆》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可以这么说,新版《茶馆》的定位,《窝头会馆》代表了北京人艺目前的最高水平。

  首演当天,大剧院一楼到三楼坐得满满的,连走道上也站着人。但是,当观众沉浸在具有浓浓京味的《窝头会馆》中,品味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剧情的表达,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语速很快的老北京话造成了观众的听觉障碍。著名编剧宗福先说:“我还算是能听得懂一些北京话的,但这部戏的台词太多、语速太快,确实不能完全听懂,有些只能隐约知道是在骂人。”坐在剧场三楼的一位观众表示:“我已经把耳朵竖成小白兔了,还是有很多台词没听清。”

  但是,导演林兆华对上字幕的建议却不以为然:“都是国语,又不是鸟语!”这话不对。对于普通话,辞典上早有解释。进剧场看戏,即使是国剧京剧也要打字幕,话剧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台词如同戏曲的唱词,一台好戏由于语言的障碍,只“夺眼球”而“逮”不了耳朵,就会影响感染力,造成审美的遗憾。

  吴为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目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职场方圆
   第A34版:读者之声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品牌透视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家居装潢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小邋遢” 醒来再上银幕 “厚家底” 深藏不如一用
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
上海译文社《江城》领跑
胡蝶旗袍 再现沪上
引文确实超长了 以引代论缺见解
既要“夺眼球” 也要“逮耳朵”
“评弹节”优秀节目 本月在沪展演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26既要“夺眼球”
也要“逮耳朵”
2012-08-03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