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免税吸引客户
25年前,刚刚开始职业美术生涯的西蒙·斯蒂德第一次有幸窥见“日内瓦自由港”真容。当时他在为瑞士一位知名画廊主人打工,任务是清点他收藏的毕加索作品。
那些画作和雕塑藏在画廊主人租用的一个地下保险库中,每天有人打开保险库的门放斯蒂德进去工作,直到下班才出来。这种囚犯般的生活持续了4个月,但他清点的是价值连城的数千件毕加索作品,对艺术家而言不失为一种享受。
3年前,斯蒂德在日内瓦自由港一座仓库开设了自己的画廊。为何选择自由港,除因房租便宜外,斯蒂德说:“如果一个人愿意来到自由港,表明他会认真考虑购买。”
对公众而言,日内瓦自由港不太知名,但在艺术品收藏家和交易商圈内,这里是藏宝的首选地,吸引他们的原因一是安全,一是免税。外国客户把藏品储存在自由港保险库内,不需付任何进口税;藏品在自由港售出,也不需付任何交易税。
总价值庞大而未知
占地4万平方公里的日内瓦自由港到底囤积了多少艺术品?没人说得清,拥有自由港86%股份的日内瓦州政府没有数,向州政府缴纳授权费而成为自由港“二房东”的日内瓦自由港与仓库公司也不清楚,瑞士海关可能有记录,却不愿透露。
但在艺术品交易商、咨询师和保险业者圈中流传一种说法:储存在自由港的艺术品足以撑起一家世界顶级博物馆。若论其总价值,用伦敦AXA艺术保险公司尼古拉斯·布雷特的话说:“我怀疑你可能找不到一张够宽的纸写下所有的零,那是一个庞大而未知的数目。”
严格法规维护清誉
宽松的出入境管理制度和高度的保密性是自由港优势所在,但也为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几年前的一宗丑闻更让它陷入声誉危机。
2003年,瑞士宣布将归还走私入境并存放在自由港的数百件埃及出土文物,包括木乃伊、石棺、面具和雕像。有些文物被涂上俗艳色彩假扮成廉价纪念品,以便骗过海关稽查人员,涉案走私团伙头目最终被判处35年监禁。
此案给自由港形象抹了黑,瑞士为此出台一系列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的新规,包括自由港保险库租户必须保留一份用特殊金属板制成的存货清单以便海关检查。
“法规的变化是对批评作出的回应。”常驻日内瓦、专攻艺术品相关法律诉讼的律师埃娃·施特尔曼说,“但大部分批评是基于对自由港运作方式的误解,它其实是一个声誉很高的地方。”
自由港提供的隐私保护让藏品主人放心,但把这么多伟大的艺术品集中在一个地方,却让承保艺术品的保险公司很头疼。通常大多数艺术品保险提供“全球性承保”,即无论被保艺术品存放在地球哪个角落,一旦丢失或损坏,保险公司都有赔付责任。
“最可怕的情形是发生坠机、失火或水灾。”伦敦布莱克沃尔·格林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亚当·普里多说,“但日内瓦自由港的管理部门很不愿意对外透露安保设施信息,也不肯透露防火设施相关信息,所以一旦起火,我们不知道火势会不会蔓延开来。”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