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一些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迫切希望建设自己的军队,一些尚未取得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也向我国政府提出,希望派人训练他们的游击队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从地方大学提前毕业特招入伍,并有幸成为中国援非军事专家组的一员。
那是1965年初秋,我到国防部外事局(现名为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还不足3个月,时任外事局局长潘振武将军突然找我谈话,说组织上要派我赴坦桑尼亚执行军事援助任务。经过紧张准备后,我便与其他几位同志启程飞赴非洲。当时,坦桑尼亚是英属东非第一个独立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国家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军队建设刚刚起步。在刚到达的几个月内,我跟随我军营房建筑设计专家组帮助坦建设警察学校,后来转至军官培训专家组,深入茂密的热带丛林,开始执行秘密的军事培训任务。
那是地处坦南部距离县城几十公里的一片热带丛林,荒无人烟,一条泥泞而崎岖的土路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走进丛林约十几公里,赫然出现一大片空地,几座低矮的小木房和一排圆顶的茅草屋就是我们训练和生活的营地。这里曾是英国殖民者的第18号农场,我们营地的代号就是“18号农场”,主要负责训练坦桑尼亚国防军青年军官。距离我们营地十多公里的地方还有个17号农场,那里主要由中国军事专家秘密培训坦桑尼亚南部一些尚未独立国家(安哥拉、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民族解放运动的自由战士。当时坦桑尼亚等国被称为“前线国家”,曾是抗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最前沿,也是非洲其他国家自由战士集结的大本营。专家组距离非洲南部未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很近,随时会受到各种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威胁,这为我们的丛林生活平添了更加神秘的游击战色彩。
在专家组中,我主要从事英文翻译和对外联络工作,其他专家都是从全军部队、机关和院校抽调的师、团、营级的作战、训练和政工干部,他们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的曾赴朝作战,不仅有着丰富的实战和带兵经验,而且政治素质过硬。我们的任务就是教授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作战指挥以及轻武器使用知识。主要课程有:军事理论、政治工作,分队战术、轻武器射击、兵种知识等,甚至还要教授土制地雷等非常实用的知识。
我们负责培训的军官都是精心挑选准备委以重任的优秀骨干,有的还曾经在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军校受训,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刚开始训练不久,我们就敏锐地感到他们对中国专家的信任感不足,于是我们赶紧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主动与坦军加强沟通交流。我们一边加紧研究坦军的培训需求和特点,一边加班加点备课,很多时候学员们已经休息,中国专家还依然在室外不顾蚊虫的叮咬,点着汽油灯研究坦军地形、堆砌战术沙盘、准备想定作业。我们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请坦军军官到中国专家营地做客,与他们一起分享我们省下来的罐头,介绍中国的对非政策,讲授中国战争经验和建军理念,还向他们学习斯瓦西里语,以增加交流的友好气氛。当时加拿大在坦也有军事顾问,学员们告诉我们,加国专家从不像中国专家那样谦虚友好和热情真诚,在对比中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真心诚意,也逐渐增强了对我们的信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看到了中国专家专业精深的业务水平、上下一致的官兵关系和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彻底打消了疑虑和不信任,双方很快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明日请看一篇《难忘军营里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