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艺术世家的邱忠毅,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少时,他组织当时电影话剧界一些被“解放”出来重新工作的老艺术家成立上海话剧社,为当时样板戏一家独大的文艺界带来一股清风。那年,他还未满二十岁。
上世纪90年代初,邱忠毅率领一批有识之士在上海曲阳地区发起筹建创办了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第一家中国电影图书馆。“这家专业图书馆的成功筹建,我十分感谢老一辈电影大师们和他们的家属给予的无偿支持,馆内珍藏的许多早期中国电影人的老照片、手稿和影像资料。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去北京看望夏衍老先生,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但我提出需要他回顾当年影坛发生的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他仍然配合我们录了一个下午的音。还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着中国电影‘第一老太婆’之称的吴茵。晚年的她扔抱有一份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情怀,正在忙于写她的回忆录,经常要熬夜到凌晨一二点。后来这些回忆录和她撰写的一些谈表演艺术的文章被结集成《回首忆当年》成功出版,已被图书馆收藏。”
上世纪80年代末,邱忠毅还曾先后到武汉、延安、重庆等地策划拍摄专题纪录片《抗敌演剧队》和《新中国剧社》。邱忠毅感慨地说:“当时,许多老艺术家都已八十以上高龄。他们是时代造就的艺术家,他们对中国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抹灭的。我想拍这类型的影片去‘留住’他们的足迹,让他们的艺德永世流传。”
聊到专题片,邱忠毅讲述了一件令他颇为感伤的往事:“当专题片制作进入了后期剪辑阶段,高博老师是抗敌演剧队和新中国剧社的成员,当时他参与了整个专题片的演绎还担任旁白配音。他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我记得那天晚上下着大雪,我们在配音室录音,原本录的内容不多,但高博老师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苛,反复录了好多次,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第二天,我们约好上午十一点再开工,等到下午他仍没有到,后来接到他家里的电话才知道高老就是这天上午突发心脏病走了。我当时真觉得挺不能接受的,一个人昨天还活生生地和你在一起工作,他的音容笑貌还那么清晰。后来我接着高博老师没有了却的工作继续了后半部分的配音,这种心情实在无法形容……”
近年来,身为上海亚洲音乐节组委会秘书长的邱忠毅策划了一系列的明星反盗版演唱会,其中2003亚洲巨星反盗版激情演唱会,以演出规模之庞大、演员阵容之豪华,一举创下了同类活动之最。
这个大型音乐赛事在成功举办了11届后宣布暂时停办。“最初创办这个比赛,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扶持亚洲歌坛新人。但近几年,由于选秀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的新人。有些选秀节目为了迎合市场不断出怪招、摆噱头,借此提高收视率、争夺观众的眼球,对选秀出来的新人却疏于培养和推广,许多新人都难以被市场消化。有些甚至找来一些残疾选手作为煽情法宝。他们中有聋哑人、肢残人,生活状态本就远比常人艰辛,把他们带到演艺圈却放手不管,任他们自生自灭,在我看来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