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承重孙、重孙与曾孙
薛理勇
  薛理勇

  7月21日“夜光杯”载《“重孙”与“曾孙”》一文,作者对古文献理解上的偏差,于是产生了一些歧义。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实行“嫡长制世袭制”,规定嫡妻所生长子为爵位、财产的第一继承,嫡长子的长子,也即嫡长孙为第二继承人,也即古籍中讲的“承重者”,所谓“承重”就是传承香火、财产,也即继承人。古代,祖辈是不为孙辈带孝的,贾疏《仪礼》中“此谓嫡子死,其嫡孙承重者,祖为之期”,大意是:如遇到嫡长子已死亡,当嫡长子的第一法定继承人——嫡长孙也死了,那么,祖父母就应该为这个孙子服丧,所以,“承重孙”特指长孙,并不泛指“第三代孙”,当然,“承重孙”也不能与“重孙”等同。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古代记录语言的文章称文言文,现代为白话文,于是又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分,“曾”字义同“重”,在称谓中指隔两代的亲,父亲的祖父叫曾祖父,儿子的孙子叫曾孙,而在“口头语言”中曾孙就讲作“重孙”。如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恭喜你,阿叔,添了个重孙了!”巴金《家》六:“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如重孙的儿子,文言中称“玄孙”,而民间又称之“重重孙”,《香稻米》第一幕:“黄妻(轻轻对新娘子说)太公要紧巴望替他生一个重重孙。”《“重孙”与“曾孙”》作者是与人聊天时,对方说:“座中小孩是‘重孙’。如遇他人,也一定是这样回答的。在生活中,曾孙,也即第四代孙就是——“重孙”,这是千真万确的,不必商榷。

  古代的讣闻、讣告有规范的书写格式,称谓使用文言中的规范,而现代讣告早已打破了传统的约束(如使用传统的讣告规范、格式,首先是很少人会写,其次写出来也是大多数人看不懂,即俗语所云“乡下人看布告”了),所以,现代讣告中的称谓——不必拘泥于传统,约定自然成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目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职场方圆
   第A34版:读者之声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品牌透视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家居装潢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拉不上话话,就招一招手
忽闻厕所成为旅游点
邱忠毅:艺海行舟
承重孙、重孙与曾孙
洞天福地
今宵灯谜
可贵的腔调
姑苏红木扬博雅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承重孙、重孙与曾孙 2012-08-03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