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斩断器官交易利益链
潘洪其
  潘洪其

  最近,江西鄱阳县4名被告因组织10多人卖肾,以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4年。江西景德镇市10名犯罪嫌疑人,因通过“地下手术刀”摘肾18例,也将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从“黑中介”网上招募卖肾者,到没有手术资质的民营医院非法摘肾,一个仅两三万元售出的肾脏,几经转手最多可产生十几倍暴利。

  1985年10月,第37届世界医学大会通过《制止人体器官交易宣言》,号召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人体器官的商业化利用。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法律严禁人体器官交易,人体器官买卖都是非法行为。然而,目前我国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超过150万人,常态下能获得移植的仅为1万人,巨大的供求缺口,客观上为器官非法交易提供了空间,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黑色利益链条。近年来,各地破获、判处了一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犯罪案件,但打击力度和震慑效应并不明显,器官非法交易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呈现出组织化、公开化的趋势,局面令人堪忧。

  除了廉价出卖器官的供者和支付高价的受者,器官非法交易的利益链条,主要包括黑中介、团伙头目、医院(大多是民营医院或小诊所)等环节,其中技术含量最高、地位最关键的环节,是那些没有资质却不惮进行移植手术的医院,如果缺了医院这个环节,即便有再多的供者、受者和再“完备”的黑中介,器官移植也都无法完成。相应地,人体器官非法交易之所以屡打不绝,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卫生部门对医院监管不力和监管失效。所以,要加大对人体器官非法交易的打击,就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而首先必须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管”;如果因监管不力导致人体器官非法交易泛滥,卫生部门及有关人员应当受到问责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严厉打击人体器官非法交易,一方面需要“堵”,另一方面也需要“疏”。所谓“疏”,不是要让人体器官交易合法化,这个口子绝不能开。这里的“疏”,是要通过全面、科学的社会教育和伦理教化,改变世人不愿或不敢捐献器官的传统观念,培养、倡导无偿捐献器官的现代文明理念。在25日召开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和卫生部部长陈竺都表示要签署志愿书,成为一名死后无偿捐献器官的志愿者。公众人物承诺和践行无偿捐献器官,对推动形成无偿捐献器官的社会风尚,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当无偿捐献器官成为更多人的真实意愿和自觉选择,人体器官的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有助于把人体器官需求从地下交易中“夺”回来。眼下须大力抓“堵”,长远以“疏”为重,疏堵结合,斩断器官交易利益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A24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留学专版
   第B20版:人才/招生 招聘 留学 移民
斩断器官交易利益链
再说“动迁黄牛”
严查校服之外更须善于发现问题
人品的修行
溺爱等于溺害
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新民晚报评论A04斩断器官交易利益链 2013-02-27 2 2013年0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