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报道,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占位忙。图书馆寒假后开馆首日,考研学生就打响了一场争座之战。凌晨2时许,就有人来排队,更有甚者,为保住座位,用锁链将凳子与桌子锁死。最荒唐的,莫过担心排队占座无望而跳窗破门者。就差大打出手,头破血流了。
别以为这是求知若渴,这些争座学生和中举的范进其实一样可悲,或者说,连范进都不如。范进中了举,或有官做。学生考上研,然后呢?硕士毕业,要面对的八成是比本科生竞争更激烈残酷的就业市场,求个温饱罢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继续读博,路越走越窄。同时,自1999年高考扩招,兼之“官博”、“款博”斜刺里杀出,学历、学位迅速大幅贬值,有目共睹。你高捧着遗失不补的硕博文凭,用人单位的头儿即便本身没文化,却还要挑三拣四:“我们可是大企业呢!要么博士后,要么欧美名校,其他基本不考虑!你来也行,做行政吧。我们还缺个跑跑报销、采购的。”得,专业知识散作一天云朗风清。还有一则利差消息:国家开始对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左太冲“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的时代拷问,今日听来,似有回响。
读研成本越来越高,质量未必都好,而考研之风不衰反盛。何耶?是不是咱几千年的诗礼之国,老百姓脑子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观念愣是洗不掉呢?十多年前,农家出身的北大副校长在央视《广而告之》里深情朗诵一句“知识改变命运”,全国红遍,户诵家弦。如今,官媒不提了,而微博上早给编成段子:“十年前高考,算命的说我能飞黄腾达。十年后,我博士毕业,还是吊丝;没念大学的同学都高富帅了。我找到那算命的,骂他卜卦不准。算命的只幽幽一句:‘知识改变命运。’”
别当笑话看,这是民族的悲哀。这悲哀不仅笼罩了刚刚成年的大学生,也困扰起稚气犹深的小学童。教育部最近重申了对“奥数”的否定态度,宣称要严肃处理将“奥数”成绩与入学挂钩的中小学。再看民间“奥数”培训,偃旗息鼓了吗?有人说,就算是消停片刻,那也是为新一轮反攻砺剑磨枪。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差别巨大的不争事实,摆在那儿,好多年了。
这些年里,刮过教育产业风、课堂愉快风、大学并校风、二期课改风、本科评估风,能不能乘着十八大的春风,沉静片刻,梳理一番,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做足知识上的准备,好迎接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