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位高士名叫袁安,这位为政严明不畏强权的东汉名臣,在“发达”之前就曾有一则有关“人品”的典故被传为佳话。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冬天,大雪一连下了十几天,积雪已达一丈多。洛阳令巡视灾情,发现老百姓纷纷艰难扫雪出门觅食。可袁家门外大雪封路,县令以为袁安受灾凶多吉少,赶紧命人除雪凿冰破门而入,只见他僵卧在床。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大雪天人人都饿,不应去干扰他人。因其贤德,洛阳令举其为孝廉,“袁安卧雪”的典故,感动许多文人骚客,成为大家文艺创作的素材,王维就曾创作《袁安卧雪图》,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也常常引用这一典故。古时的贤人高士因其品格修养而拥有很高的地位,为人尊敬。
不过换在今天,听到这个简单的“卧雪”故事,恐怕很多人的反应会是“袁安是太懒了才不出门吧”?!当我们的社会评价最先看到学历、能力,家庭评价称赞成绩好、获奖多、收入高,“感动XX年度人物”引发一场一把鼻涕一把泪临时围观的同时,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照样飞扬跋扈唯我独尊,把别人挤下去比下去才是唯一的成功。急功近利的扭曲价值观下,有关人品的修行被挤到人生的小角落。
网络有一个流行词现在也成为年轻人常用的一个口头词——RP(人品)。高峰时、下雨天难打车,希望RP爆发一下打到一辆;考试、面试也希望RP爆发一下,逢考必过……其实这里的RP与其解释成“人品”,不如说是“运气”更为贴切,人品和运气本无直接关联(我也没法科学考证究竟有没有),却在这里画上了等号。如果倒了霉,就说这是“人品问题”。
过年时有一个“熊孩子”的帖子在微博引起共鸣,这个朋友带来拜年的小孩在3个小时的做客时间里把主人家闹得鸡飞狗跳,竟然还把门上贴着的“福”字活生生加上了“走字底”。主人家忍了又忍,终于没忍住说了两句,对方家长果然生气翻脸。人品的修行是漫长的、艰难的、辛苦的。可是如果不修行,“熊孩子”们长大了,鸡飞狗跳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小家了。
成功的爹妈啊,攒点RP,别让你们的小孩变成“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