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上合组织中有许多成员国是中亚国家,20多年来,中国-中亚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从建交初4.6亿美元增至2012年460亿美元。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使中土、中吉关系分别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中哈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为什么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得这么好?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的答案最能说明问题:“在乌独立和发展的22年间,中方给予大量真诚宝贵的支持,从不附加任何条件,总是充分照顾乌方关切。”
而上海合作组织13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在框架内解决了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如原中苏边界西段3000多公里已全部解决。二是合作打击跨国恶势力。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建立地区反恐机构,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第三,在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合作良性发展、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方面,也取得明显成绩。在今年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深入研究了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维护安全仍是第一要务。在进入第二个10年后,“三股势力”回潮、成员国内部动荡、外部冲突激化影响、美国及西方的牵制、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冲击等,使上合组织面临极其严峻的、交织的安全挑战。从中长期看,维护欧亚大陆腹地、特别是中亚安全与稳定仍是上合组织各国首要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联合行动能力不强是上合组织的薄弱环节。2012年北京峰会通过的《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大大加强上合组织维稳应急行动力。上合组织还积极探索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开展联合维和的途径。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安保成功合作的基础上,上合组织大型国际活动安保合作常设协调机制的建立,将强化大型活动举办期间的情报交换、早期预警、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活动顺利、安全举行。
其次,促进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就近期而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协助中亚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对外合作方向多元化,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能源市场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西方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新能源、绿色经济等,对中国、中亚国家和俄罗斯都是压力。上合组织各国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必须根据形势调整能源合作模式和路径。建立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输送,而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长远看,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上合组织以外的金融机构,或某些西方国家的贷款等均不可能完全解决上合组织的融资需求,只有在上合组织银联体的基础上建立上合自己的实体化开发银行,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必须通过文化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欧亚地区是汉儒、斯拉夫、伊斯兰、印度、佛教等多种文明的交汇地,各种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上合组织一直遵循“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通过人文合作,促进不同民族、宗教、国家人民的心灵沟通。上合组织建立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长会晤机制,不断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各类合作,今后工作主要包括:促进成员国学术机构间相互协作;推动各国交换留学生和学者;提高合作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重视促进青少年文化交往,将其视为具战略意义的举措。